标签:高三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道士塔》同步练习2,
2.D。A项“星宿”中念“xiù”,其余念“sù”。B项”“险隘”中念“ài”,其余念“yì”。C项前两
个词中念“mú”,后两个词中念“mó”。D项全都念“xiè”
3.A。B项“废”应为“费”。C项“溪”应为“蹊”。D项“屈”应为“曲”。
4. B【解析】本题考查一般实词的辨析与使用能力。“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云集”比喻许多
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适用对象是人。 “品位”,名词。“品味”动词,品尝。“赞扬”指称赞
表扬,多用于表扬的场合。“赞叹”指称赞,重在赞美。
5. 坍圮:毁坏,倒塌。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官邸:由公家提供的高级官员的住所。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人。
品位:文学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6.C。倒装问句的问号标在句子的最后,中间用逗号隔开。类似的用法还有选择文句,也是逗号加问
号的格式。
7.B。“既光荣……感觉”是前一句的结尾,又是后一句的开头,造成结构混乱。可在“感觉”后加
逗号,再在“是”前加“这种感觉”来修改。
8.B。“才华横溢”形容才干出众,能力超群。其所修饰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不能修饰文章、作品等
事物。
9.B10D11.C12.D
二.
(一)1. 【解析】斯坦因等人来到敦煌,原是作了吃苦、葬身沙漠、被打、被杀的准备,愿倾其所有
来换得一两件文物,可没想到竟如此容易地取得如此多的宝物,没有森严的保护,没有冷漠的博物馆
馆长,甚至没有看守门卫,而道士的品位又是如此之低。
【答案】D
2. 【解析】作者前面说“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而他们忘记了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来源。
【答案】这个世界是分成一个一个国家的,敦煌在中国,敦煌文物属于中国,中国政府对敦煌拥有主
权。
3. 【解析】扔下白手套意味着理亏、认输。
【答案】额尔金扔下白手套,表示理亏、认罪、投降,我接受额尔金投降。
4. 【解析】甩剑给对手,表示要与对手决斗。
【答案】我把剑甩过去,要同额尔金决斗,额尔金接剑,接受挑战。
5. 【解析】要学会转化为“我”的感情?
【答案】原诗表达了对火烧圆明园、毁我国宝的外国强盗的无比愤恨,不惜一死,要与盗头子拉拼个
死活,而作者用在此处,则指要与偷运我国宝文物的斯坦因之流的外国强盗决斗。
(二)
1.这些掠夺敦煌文献的冒险家是一些执着的学者,而不是火烧圆明园的野蛮强盗;他们对于文献的盗
掠主要出于研究的目的,而不是为了物质上的贪婪;他们将文献保存了下来,而不是像圆明园那样,
不能抢走的都被一把火烧光。
2.公平、公正地较量,不能偷偷摸摸地在背后使用欺骗的手段。
3.一是没有经费:当时国家破敝,清政府顾此失彼,根本筹不出运送的经费;官员们也多贪婪钱财,
讲究排场,不愿拿出钱财来挽救祖国的珍贵文物。二是没有人员:政府没有专门保护文物的固定人员
,缺乏有真心而又有能力来保护国宝的艺术家,有的却是肆意侵占随意流失国家文物的各级官员。三
是没有法律:没有严格的文物保护法律,没有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任何对于文物被毁和遭窃的
应对方案和挽救措施。
4.【解析】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对此情景的具体描写,然后得出结论。
【答案】“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说明清政府官员毫不珍惜这批无比珍贵的文物。另一方面,
官员又极端贪婪自私,化公为私,作为个人收藏。
5. 【解析】此处应设身处地考虑“我”的矛盾心理。
【答案】这一句是气话,作者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痛恨极了,发狠说出这句气话表达自己的气愤。
6【解析】作者为拦住的车辆的方向而痛苦。
【答案】清政府腐败无能,是无法保护敦煌文物的,那是一个民族命运极端悲惨的时代,那是一个令
人推心痛恨的时代。
7.有对西方学者盗掠敦煌文献的愤恨,有对文献被毁坏和流失的痛苦,有对历史悲惨事实发生的无奈
。培根说“读史使人理智”,作者在历史与现实间进出,理智与狂热胶着在一起,种种复杂的情感交
融于一体,说不清,道不明,怎一个“恨”字了得!
三,1莫高窟有丰富的景深。可供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生命,已而
有更深的氛围和底蕴。
2.这些句子句式相似,语气加强,组成排比段落的首句,加强了语势。同时强烈表达出莫高窟文化的
远大作用和深刻内涵。
3.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艺术加上观看者的心灵,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4.(1)最高的美育有宗教的风貌。(2)美誉可以代替宗教。5.BDE
上一页 [1] [2] [3]
,《道士塔》同步练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