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短篇小说欣赏《伊豆的舞女》教案设计2

《伊豆的舞女》教案设计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198  栏目:短篇小说欣赏
标签:短篇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伊豆的舞女》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了解川端康成的作品及创作风格。

    2.通过探讨分析《伊豆的舞女》中的舞女“熏子”的人物形象。体会东方文化中的含蓄美。

    3.深入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体会小说自然风景与人和自然融合的表现手法。

    4.通过细节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5. 理解作品中弥漫是孤寂凄清的氛围。

教学重点:

    探讨分析《伊豆的舞女》中的舞女“熏子”的人物形象。体会东方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难点:为什么作品中弥漫着一种孤寂凄清的情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探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预习安排:

1、由于课文较长,在课堂阅读太费时间 ,所以宜安排学生在课下自己阅读,并扫除字词障碍。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历和作品。

(资料链接:作者及作品。)

川端康成(1899—1972)生于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大字宿久庄,靠近京都。康成一、二岁时,父母因患肺结核病溘然长逝。祖父母便带康成回到阔别15年的故里,姐姐芳子则寄养姨父家。康成由于先天不足,体质十分孱弱,受到两位老人的过分溺爱,他整天被闭居在阴湿的农舍里,与外界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接触,“变成一个固执的扭曲了的人”“把自己胆怯的心闭锁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为此而感到忧郁与苦恼”。直到上小学之前,他“除了祖父母之外,简直就不知道还存一个人世间”。

    康成上小学后,不到三年,祖母和姐姐又相继弃他而去,从此他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祖父眼瞎耳背,终日一人孤寂地呆坐在病榻上落泪,并常对康成说:咱们是“哭着过日子的啊”!这在康成幼稚的心灵投下了寂寞的阴影。康成的孤儿体验,由于失去祖父而达到了极点,渗入了深刻的无法克服的忧郁、悲哀因素,内心不断涌现对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这种畸形的家境、寂寞的生活,是形成川端康成比较孤僻、内向的性格和气质的重要原因。 

    1914年5月,祖父病重后,他守候在祖父病榻旁,诵读《源氏物语》那些感时伤事的、带上哀调的词句,以此排遣自己,沉溺于感伤,并且决心把祖父弥留之际的情景纪录下来,于是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来。这篇《十六岁的日记》既是康成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内里的诗情,在这里也显露了康成的创作才华的端倪。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水晶幻想》、《千鹤》、《山之音》和《古都》等。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9年诺贝尔基金会为了表彰他以敏锐的感受性,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川端康成未留下只字遗书。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看惯了把爱情写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故事,于是我们便有了一种认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那才叫爱情。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篇小说,却把爱情写得凄楚柔婉,别有一番情致。这就是我们的东方日本的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岛康成。同学们仔细阅读,相信会有不小的收获。

二、回忆作者简介及作品概况。


,《伊豆的舞女》教案设计2
《《伊豆的舞女》教案设计2》相关文章

tag: , 短篇小说欣赏,短篇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短篇小说欣赏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