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对,这是又一点不同。(不同之二:对愚公的称谓不同。落实古汉语中称谓的常识。)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还有两句讲得不一样。愚公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生:愚公妻说愚公不能把小山怎么样;智叟说连山上一根毛都不能动,有点讽刺的意思。
师:啊,讲得好。这里的“毛”字,是什么意思?
生:小草。
师:请你把这个解释用到句子里去讲讲看。
生: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就是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小草。
师:对,一棵小草也毁不了,这是一种什么语气?
生:轻蔑。
师:对,轻蔑的,这跟愚公的妻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看,这里又有不同。(不同之三:对愚公的态度不同。落实“毛”字含义。)还有“如太行、王屋何”和“其如土石何”,同样是“如……何”的句式,可是智叟的话里多一个“其”字,这里有什么不同?
生:智叟的话语气比较强,用个“其”字,有点强调愚公没有用。
师:讲得好。(不同之四:对愚公说话的语气不同。落实“其”字用法。)最后还有一句不一样,是哪一句啊?
生:且焉置土石。
师:这句话怎么解释?
生:把土石放到哪里去?
师:“焉置”的“焉”字怎样解释?
生:疑问代词,哪里。
师:对,不过这句里的“哪里”放到“置”的前面去了,“焉置”就是“置焉”,放在哪里。愚公妻有这个问题没解决,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怎么解决的?
生:大家说“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师:他妻子提出这个问题来说明她对移山是什么态度?
生:关心。
生:担心。
师:关心又担心,两人都讲得对。她关心这个技术问题怎么解决;还对老头子有点担心,快九十的人了,去移那么大的山,能不叫人担心吗?智叟呢?“嘿,你这个笨老头,一根小草也毁不了的人,想去移山,瞧你有多笨!”两人一样吗?不一样。(不同之五:对愚公的心理不同。落实“焉置”的含义。)现在请你们再在文章里找出两个字来,把两人的态度分别用一个字说明一下。先说愚公妻,好,你说!
生:献……
师:献什么?
生:疑。
师:对,献疑。她对能不能移山只是有疑问。那么智叟呢?
生:笑。
师:对!笑,笑而止之。一个笑字带有什么样的感情,大家想想看。
生:讽刺。
师:请在这个“笑”字前面加一个字,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不仅仅是组词训练。)
生:讥笑。
师:对了。一个是“疑”,一个是“笑”。你们看,本来大家认为他们的态度差不多,但仔细比较、分析一下,就发现差别了。所以你们读书要常把看起来差不多的词句拿来比较比较。这个很重要。不要粗粗一看,哦,一样的,就不看了。要动动脑筋,多想想。(以“疑”、“笑”总结两人态度,着眼于培养概括能力。)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人。那个遗男对移山的态度怎样?
师:对了。一个是“疑”,一个是“笑”。你们看,本来大家认为他们的态度差不多,但仔细比较、分析一下,就发现差别了。所以你们读书要常把看起来差不多的词句拿来比较比较。这个很重要。不要粗粗一看,哦,一样的,就不看了。要动动脑筋,多想想。(以“疑”、“笑”总结两人态度,着眼于培养概括能力。)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人。那个遗男对移山的态度怎样?
生:高兴。
师:怎么知道?
生:跳,跳往。
师:对了,跳跳蹦蹦地去移山,很高兴。他虽然年纪小,但是人小——
生:志气大。
(体会“跳”字的感情色彩。)
师:对,他跟愚公一老一小,都有志气。那么愚公子孙的态度怎么样?
生:赞许。
师:赞许,你是从那个“许”字上看出来的吧?再想想,当时大家表示赞许的场面是怎样的?
生:热闹的。
师:怎么知道?
生:杂然。
师:这两个字什么意思?
生:纷纷地、七嘴八舌的样子。
师:还有当愚公妻提出疑问的时候,子孙们怎样?
生:杂曰。
师:什么叫“杂曰”?
生:议论纷纷地说。
师:看,这个“杂“字很准确地写出了子孙们纷纷赞同的场面。(体会:“杂然”、“杂”对描绘气氛的作用。)上面几个人,对移山有坚决拥护的,有疑问的,有反对的。现在时间到了,请大家下课以后想一想:“愚公”就是“笨老头”,他究竟笨不笨?
——以上第一教时
tag: 教学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