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38-39页第三单元“文具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理解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关系,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活储备,引出问题情境。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出示题:画图表示“2×3” )
学生完成后,课件展示画图的两种类型,表示2个3和表示3个2。
2.复习小数的意义。
师:关于小数你都了解些什么?请举例说明。
生1:0.4元表示将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四份,也就是4角。
生2:0.06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6份。
……
3.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38页“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请学生说一说)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数学问题吗?自己先试一试。(同桌交流,汇报)
生1:每支笔0.3元,买10支铅笔要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
生1: 0.3×10或10×0.3
生2:每个刨笔刀0.6元,买3个要多少元?(列式: 0.6×3或3×0.6)
生3:买4块橡皮要多少元?(列式: 0.2×4或4×0.2)
师:你发现这些算式和以前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整数,今天的这些算式中有一个乘数是小数,有一个乘数是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乘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这里进行深入的复习铺垫,第一,比较全面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即小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数学思维的训练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在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下,学生不断地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不知不觉地把学习的重点内容摆在了自己的面前。通过比较,使小数乘法在整数乘法中诞生,这样导入更顺畅自然,没有“突然”的感觉,有利于知识的正向迁移。第三,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情境是问题的外衣,在起始环节通过“文具店购物”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课题思考:基础知识混淆、模糊,基础知识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加强和落实双基教学是提高运算能力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意义,体会算法多样化。
师:下面我们就选这个算式来研究:0.2×4
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什么?
(同桌交流想法)
生:0.2×4表示4个0.2元。
(板书算式的意义,学生重新说,全班叙述。)
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笔试一试。
(学生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师板书算法。)
学生汇报如下:
(方法1)4个0.2就是8个0.1,8个0.1就是0.8。
(方法2)0.2+0.2+0.2+0.2=0.8(元)
(方法3)0.2元=2角,4×2=8(角),8角=0.8元
师:同学们充分地开动了自己的脑筋,找到了小数乘法的几种算法。(方法2)用刚刚学过的小数加法解决问题,这就叫做“学以致用”;(方法3)则把小数转化成了整数来进行计算,用了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叫做“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在评价中,提炼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特点,加深理解不同的算法,使学生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环视四周,一个学生举手了,把课堂练习本拿到投影像上展示)
(方法4) 0.2
× 4
0.8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小数乘法可能与整数乘法列出的竖式应该是一样,就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师:真了不起!根据前面学过的整数乘法,不仅列出了小数乘法的竖式,还解释得明明白白,并且得出了结果。就叫做“举一反三”啊!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类推迁移,把整数乘法引入到小数乘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猜测。学生的表现超出了老师的预设,充分大胆地发挥想象,利用类推迁移,创造出了小数乘法的竖式。]
[课题思考:运算能力差往往是思维能力弱造成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另外教学要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条件,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如灵活运用概念、公式,灵活选择运算途径等.]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先出示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空白长方形)。
师:你们看懂他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他把一个长方形当作1元,平均分成10份,就是10个小方格,每 一小格就是0.1元。
师:接下来该怎么做?
生:涂2个小格就是0.2元,表示一块橡皮的价钱,一共涂4个2格就是8格,也就是0.8。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图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加深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课题思考:数形结合,化难为易.解答数学问题,若用纯代数方法去解答,有时造成过程复杂,对运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出差错,若综合一些其它知识,实施数形结合,则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之效果.]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数整数,你能根据这些算法,说说2x4和0.2x4在算法上有什么联系?(学生组内激烈讨论)
[学情分析: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知识探究的海洋里,新知与旧知这样沟通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结:在计算0.2×4时,是利用整数乘法2×4来计算的。比如算法1:先算2×4得8,再看表示8个什么?表示8个0.1,所以0.2×4=8。再比如涂色的方法:一块橡皮涂2格,4块橡皮涂4个2格,即2×4=8格,8格也表示0.8。
师:在这些算法中,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
请学生说想法。
师:看来每种方法都有人喜欢,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课题思考:学会思考,增强记忆,会灵活选择算法.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找特点、找不同、找本质、找联系,方能增强记忆。]
三、初步应用,提炼算法,解决简单问题。
师:选择你认为最快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试一试
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买4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汇报结果和算法。
生:我先算3×3=9,再判断9表示9个0.1,所以0.3×3=0.9。
师:你也是这样的方法吗?
生:是!
师:那我们用这种方法计算“0.8×2”,看是不是算得很快?
师生齐算:8×2=16,表示16个0.1,也就是1.6。
师小结:看来,“先用乘法计算,再判断是几位小数”的方法能够算得又对又快!
……
[设计意图:用“最快”方法计算,“逼迫”学生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感到画图和转化的方法显得力不从心,逐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优化的“类比”法进行计算。从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联系中,将预设的策略“不留痕迹”地传达给学生,为后面的多位数计算打下数学化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运用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联系,在充分理解小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算法优化。避免了学生盲目地选择算法,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现象。这样,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帮助学生形成了必要的计算技能。]
[课题思考:在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对运算的方向作出预测,把握运算结果的终极目标和目前的距离,善于观察,培养对运算的敏感度,再多加练习总结,会有所提高。要强调运算的根据,总结运算的常用手段,注意运算的目的.课堂上要面对差生准备教材,多引导、多提问、少批评、多鼓励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
tag: 教学 ,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