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听后感
校级研究课课堂观察(之一)
俞培菊
周六,我校的校级研究课正式拉开了帷幕。老师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本学科的活动。我们语文组由二年级的吴乔华老师和三年级的朱靖华分别给我们奉上了《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和《少年王勃》。这两位老师有很多共同点:一是板书都特别美观,字迹工整,笔画有力,结构合理,令人赏心悦目;二是教学语言优美,声音响亮,在座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能听清楚;三是教学设计在扎实基础上求创新,体现了老师的改革意识;四是师生情感融洽,课堂呈现温馨、和谐的局面,师生互动顺畅、热烈,教学目标达成度都比较高。
先谈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本文,吴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内容,了解“我”究竟想变成哪些东西,画出来,再进行板书。实际上这就是整体感知,在低年段就能注意这点很好;然后逐段教学,穿插以词语教学,句段训练;最后是写字教学。课堂结构清晰,组织严密,安排科学。我纵观全课教学,感受到鲜明特色的同时也得到了几个启示:
1. 运用解词方法要突出巧妙。
“穿梭”一词对学生来讲颇有难度,吴老师用实物演示且让学生加以选择的方法让学生很轻易地明白了它确切的意思。这一解词法,颇有趣味。
2. 激发学生想象要规范语言。
在教学第一个愿望时,老师让学生看着清新的画面,让学生想象:雨滴像什么呀?学生的想象被激发出来:像珍珠,像一个个小米,像一个个小镜子……
学生的答案往往出乎我们的所料,他们想得很奇特,我们成年人想不到。但是,他们的答案有很多错误隐藏其中,要我们老师帮着指出修改。一是老师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话“荷叶上的雨滴像——”,不要以半句话作答;二要帮学生把“小米”说成“一粒粒”,把“镜子”说成“一面面”。应帮助学生作这样回答:荷叶上的雨滴像一颗颗珍珠;荷叶上的雨滴像一粒粒小米;荷叶上的雨滴像一面面小镜子……这样规范学生的语言,会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3. 进行语言训练要把握梯度。
在教学完最后一段之后,吴老师出示了这样的句子训练:
来了,在 。
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吴老师说,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来到荷叶上玩,所以课文中有了这个省略号。这么训练一举两得,融“培养想象和理解省略号的意思”于一炉。
最后,老师让学生当一当小诗人,在欣赏过蜻蜓、花儿等四个美丽的画面之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夏天来了,我想变成 的 。
这个练习的出示是在学生学完全文且完整地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是在明白了“我”要变成荷叶的初衷之后,似乎简单了一些,给学生练习会不会让学生意犹未尽呢?或许他们更愿意老师补上一句:夏天来了,我想变成 的 , 。如此可以让他们的爱心也有表达的机会,让他们的语言更为丰富一些。
4. 联系生活积累要讲究时机。
吴老师在教学“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一段时,想到让学生来背一背《江南》,可谓匠心独运,把古诗和今文做了一次很好的对接。
我在想究竟在什么时候背更为合适,是在“理解荷叶姿态美”的时候背一背,还是在询问学生“为什么我特别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之前背一背?而我以为应该取后者,因为《江南》突出了鱼儿在荷叶下嬉戏的自由自在,更便于让学生体会到荷叶给小鱼带来的快乐,对下一步教学有更高的关联度。
5. 教给写字方法要揭示规律。
吴老师教学每一个环节都不疏忽,包括最后一个写字环节。每写一个字都让学生观察琢磨生字的构字特点和书写规律。在教“戏”时,一个小朋友说:“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要穿到左边”,老师说“恩,左右结构要注意笔画的穿插”。 是的,“穿插得当”,就是在写一些繁难字时,长短宽窄相让,虚实大小匀整,顾盼呼应传情,伸展紧敛适宜。学生自小有了这种意识,一定能逐步把字写好。
,公开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听后感
tag: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