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能借助旁批读懂这个故事,并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
3、 能正确地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的礼物——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之后收获了很多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
全文一共九个段。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讲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第二至四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第五至九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土地爷爷一年之后故地重访,并对三个小动物的不同举措给予了不同的评价。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赞许;面对聪明能干的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摸着它的头,高兴地说:“谢谢你!”
那么,在土地爷爷的心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呢?课文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教师在注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也应对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做出适当的引导。
本课是一篇批读课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旁批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写下来。在教学时,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课文,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分别学习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想一想:它们的身上各有什么优点?悟一悟:如果你也得到一袋麦子,你会选择怎样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未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一个小律动《我真的很不错》,来调整一下气氛。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上一课时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三袋麦子》这一课,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抽生回答。师做评价:(你回答的真好,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你说的很完整,意思表达的很清楚。)
师:从这两位同学的回答,老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这篇课文,是吗?(生答:是)
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三袋麦子,师板书:29 三袋麦子。
二、展示目标
那么在这一节课里,我们要学习些什么内容呢?有没有目标呢?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呢?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抽一学生读一下,然后全班齐读学习目标内容。
三、自学指导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了,咱们心里就有底了。可怎么样才能够用更好的办法学的更好、更快呢?老师呀,给大家带来了自学的方法来指导大家如何更好的自学课文内容。多媒体展示自学方法与指导,老师边读边讲解。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去自学。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自学,并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边巡视边指导。
四、自学检测
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检测,看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师:土地爷爷送给它们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当学生给出“一样”的答案后,师追问:那在这三只动物眼中有没有区别呢?引导学生由文中找出三只动物眼中麦子的不同形象:小猪——金灿灿;小牛——饱满;小猴——上等的麦种。
1、先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抽生有感情朗读,师评价,并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⑴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先找出“开心地”,再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
⑵小猪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找出“迫不及待”、“各种各样”,感受小猪做食物时的心情和方式,并想像小猪会做出哪些食品来。对于“迫不及待”要重点指导,可让学生用换词法加深理解,并尝试造句。
⑶师:老师原先不喜欢猪,觉得它又胖又懒,可老师看到这儿,不禁开始喜欢它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通过范读、指名读、赛读、加动作读等方式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小猪的可爱,体会它的爱吃会做。
2、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交流描写小牛的句子。
⑴小牛收到麦子后,它是怎样想的?表明了小牛的什么特点?
学生朗读该段的前一句话,由“捧”、“看了又看”可知小牛对麦子的爱惜与重视,并多媒体标出这些字词。由小牛的想法和“保存”一词可知小牛是个节俭、有打算的人。
⑵小牛是怎样处理麦子的?学生朗读该段的后一句话,由“经常”一词体会小牛的勤劳。
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夸夸小牛,以加深对小牛特点的理解。
3、多媒体课文第四自然段,并交流描写小猴的句子。
⑴我们已经知道,当小猴拿到麦子后,看出它是上等的麦种,它会怎么做呢?
学生读第4自然段,想像小猴种下满袋的麦子,田野里会是什么景象。
师: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谁能来给上等的换个词呢?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抽生回答。
明确:可知小猴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过渡:三只小动物都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
⑴小猪:小猪是怎么说的?有什么表现?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由“舔了舔嘴唇”、“憨厚可爱”感受小猪的可爱,可让学生模仿一下小猪憨厚可爱的表情。土地爷爷对小猪的反应是“哈哈大笑”,可见他认为小猪的做法不算错,觉得它很可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知道这是一只憨厚可爱的小猪,并用多媒体展示出图片和文字。
⑵小牛:小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抽生读第七自然段。)
由“点点头”可知土地爷爷对小牛的做法是认可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这是一只勤俭节约的小牛,并用图片和文字展示出来。
⑶小猴:小猴是怎么做的?土地爷爷是怎么看的呢?(男女生赛读。)
让学生表演小猴神秘和自豪的样子,感情朗读相关语句。土地爷爷“抚摸”、“高兴”和“谢谢你”表明了他对小猴的赞赏。
师:小猴为什么要把麦子种下?抽生表述自己的想法。
师:你觉得小猴是个怎样的人?抽生答。
明确:小猴不仅聪明能干,还很有远见。
五、共同探讨
过渡:这些小动物都用自己的方法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一袋麦子,可是森林中的小动物对他们的做法提出了意见,并给他们写了一个意见书,想看看吗?多媒体出示“意见书”。让学生对意见书中的内容由学生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回答的都很积极,对学生的各抒己见给予肯定。
教师由此趁热打铁,展示出拓展的知识点:文章的最后,土地爷爷从小猴家呀带回了一袋麦子,走在路上,小猴就对土地爷爷说,要把这袋麦子送给咱们班的同学,你会怎么处理这袋麦子呢?
(由这个问题而给这篇课文做一个小结,即: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有人用劳动换来了暂时的快乐,有人却用智慧和汗水去追求长远的幸福。希望大家由课文得到启发,能像这些小动物特别是小猴一样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创造更多、更永久的幸福和快乐。)
,三袋麦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tag: 教学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