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市公开课《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市公开课《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11-07 15:31:22   浏览次数:653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市公开课《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市公开课《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姜堰市张甸中心小学      田兰花
一、教材简析:
1.整体课文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语言,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及难点:借助具体的语句体会赶海的乐趣,积累运用语气词,动词。
二、设计思路及理念:
《赶海》一文虽然文字轻松、语言活泼,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们最值得研讨的地方。因此,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趣”字,设计问题: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图片展示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海星、海螺,拉近学生与大海的距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文中。整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写趣,使课堂气氛和谐,充满了生命活力,教师鼓励下的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课堂灵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板书:追浪花)
1.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闭眼边欣赏边想象画面.
2.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
3.美妙的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蔚蓝的海边.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着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情境导入。鼓励孩子插上了翅膀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思维,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初读课文——找“趣”
过渡:潮退了,告别了可爱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总结,相机板书:抓海星 捉螃蟹捏大虾)
2.默读你最感兴趣的事情,画出让你觉得有趣的字词,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然后再大声地读一读最喜欢的片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趣”
(一)、抓海星
1.引导学生读好“摸呀摸呀”。
以读代讲:你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那么慢啊?
这样摸会把小海星吓跑的.
2.想看看可爱的小海星吗?(出示图片)
3.指导感情读出喜爱之情。
鼓励性的评价: 你笑着读这个”嘿”这句话,读得真棒
4.让我们学学他,边笑着读边加上你的动作,一起来感受下摸海星的乐趣!齐读
小结:这短短的一句话,我们从一个动作”摸呀摸呀”、一个语气词“嘿”、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小感叹号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我们文中像这么有趣的画面还有很多呢,你还觉得哪件事特别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读觉得有趣的句子.
质疑:那个低着头的小伙伴在寻找什么? ---捉螃蟹
2.同学们,螃蟹好捉吗?
从文中哪儿看出来这家伙一点儿都不好对付? ---东逃西窜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东逃西窜.
4.为什么要东逃西窜呢? ----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顺势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5.想象此时螃蟹的心理---慌张  惶恐  恐慌  紧张
引导读出螃蟹的内心.
(想象画面边读边加上动作.)
6.演趣。同桌两人合作,多读读尝试表演。(教师指导)
  7.指名表演。老师也想凑凑热闹读旁白.
师生对话:
a.他为什么只努努嘴儿,不作声? -----怕螃蟹跑了
b.问表演的学生:捉到了吗?
c.被螃蟹夹疼吗?那以后还敢不敢捉了?
小结: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声的疼痛大叫,都让我们体会了捉螃蟹的乐趣,你们能通过朗读让人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如果边读边想象捉螃蟹的画面,就会读得更好了
(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捏大虾
1. 读趣。
对比句子: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
a. 指名对比读.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b.指名读“咦”的句子,读出了什么感受?---疑惑
 “哦”的句子读出什么感受?---恍然大悟
2.分组,男女生对比读.
3.大虾是怎么逗我的? 抓住“逗”字体验“趣”。
b.读这句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大虾? ---威风凛凛、神气、得意
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威武了?----“摇摆”
c.随机指导读出相应的感受
d.伸出双手,当作长须,加上表情品读大虾的神气
e.难怪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
(多媒体出示大虾和武将,谈相似之处,将-_____比作______感受比喻句的妙用。
f.这大虾的样子还真有点吓--人呢,小作者怕吗?从哪儿看出来?
g.知道朗读:重点抓住以下词语指导朗读,预设:
(1).“轻轻”
评价:你太用力了吧,会把大虾吓跑的.
你捏的可真小心啊.
(2).“只一捏”
评价:你捏的太辛苦了,不该是“只一捏”
你捏的真轻松
(3).“再也”
评价:都成俘虏了,你怎么还这么神气呢?
h.大虾成了你的俘虏,你能用上语气词对它说句话吗?
哈哈,看你还怎么神气.
嘿嘿,看你往哪里逃.    
i. 读到这里,很多同学手里和心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捏一捏这只大虾。齐读捏大虾部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趣味。通过各种语言评价方式,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形式的表演引导,鼓励学生各自独特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趣事,延伸海“趣”
过渡: 1.(联系板书)刚才我们同小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2.出示句子: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a.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人多,热闹)
b.从哪儿感受到的?”有的…有的…有的…”
c.揭示排比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排列的句子
3.指导区分读出节奏快慢,声音高低,感受人多,热闹
4.其实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边看图边想象。
5.填上合适的动词,出示:
  _拾_海螺  _捞_海蛎子  __捉_海参  __捞_海带  各种海鱼和生物都可能被海水带上来
(过渡):赶海除了可以让我们大饱口福,还可能捡到许多精致的贝壳海螺等,做成挂件,风铃呢
[设计理念]: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加强了学生对表示动作的词的概念,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5.总结:这些趣事真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享受下赶海的喜悦,好吗?(播放音乐)
 (五).回归大海,回味趣事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每个人的箩筐里都沉甸甸的,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出示晚图)
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平静的美
柔和的晚霞,轻柔的海风, 真是舒服极了.我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的的歌.
引读:小时候,妈妈对我讲……
这支歌儿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a.开头提到,结尾再次提到,这就叫----首尾呼应.
b.小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支歌呢?
出示练话: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_________的趣事.有趣在哪儿?----(变化板书:由“?”变成“……”)
过渡:赶海,给小作者带来很多很多乐趣,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哪些事给你带来乐趣了呢?
三.总结全文,拓展写“趣”
(联系板书,过渡):赶海趣事真多啊,可小作者只选了两件事,通过有趣的动作,大虾、螃蟹可爱的样子,以及妙趣横生的语气词,向我们展现其中的乐趣,其他只是一笔带过。这样由总到分和详略适当的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小练笔:在 --____上填上准确的动词或生动形象的样子,在(  )中添加恰当的语气词,说一说挖海螺的趣事!
 来到海边,(  ),沙滩上好多人啊!他们有的___ ,有的___  ,还有的___  ……我___ 开一块块石头,仔细找,(  ),好多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海螺 ___ 在沙子里。___!它们有的像___有的像___还有的像___,我只轻轻一挖, (  ),它们就全成为我的“战利品了”.
 (适时出示海螺图片,便于学生了解海螺的形状)
总结写法:今后作文中可多学学这些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童年的趣事,
同学们,童年赶海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难忘童年,难忘赶海,难忘大海, 让我们在<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中再次重温那温馨的日子.

[1] [2]  下一页

,市公开课《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