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剪枝的学问》研究教学设计,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识字,并且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
2.教师重点指导“舞”。
3.学生描红,教师作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感悟,知道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对课文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感悟,使学生在朗读中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了解其人
1.教师启发: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王大伯。谁还记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2.相机出示第一段。抓住“能手”学习认识。
你觉得怎样的人,才能称为“能手”?你从哪里看出:他就是一位种桃能手?(突出“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远近闻名”等词理解。)指导朗读。
3.教师过渡:读到这儿,你不禁有了什么疑问?(王大伯到底有什么秘诀呢?【满怀好奇】)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来到冬季王大伯家的桃园去追寻答案,好吗?
二、了解“剪枝”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第三段。想一想。
走进冬季的桃园,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剪枝的语句】出示句子:“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
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王大伯动作熟练、经验丰富等)
看到他们挥舞剪刀忙着剪枝,你又有了什么疑惑?(与小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理解“着急”、“一脸疑惑”)练习读好问句。
(二)【大伯的话语】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王大伯的话吧。出示段落,自由读。
1.王大伯的话语,你读明白了吗?“疯长”是怎样长?王大伯他们剪掉的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原来王大伯认为……
2.从王大伯“抚摸着……”体会到了什么?
(三)【将信将疑】王大伯的话我们听懂了,可是,你们相信吗?那小作者相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朗读句子。
【这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转换角色,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领学生扣住“着急”“疑惑”“将信将疑”等心情的词语以及抓住王大伯“拿起”“笑了笑”、“抚摸着”“充满信心”等词想象、体会。在学生充分体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行对话练习。】
小结:“满怀着好奇”走进了桃园,可是我们看到了他们大刀阔斧地忙着剪枝,又不禁“将信将疑”地走出了桃园。就让我们耐心等待、共同来期待吧!
三、明白“学问”
【春花繁盛】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瞧!当我们再次走进桃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第四段。自由读文。交流桃花盛开的美景。出示图片与音乐,感受美丽,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看到这满树的桃花,你还想到了什么?体悟“盼望”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盼望”的句子。
【非重点部分,主要是通过文字理解,图片与音乐帮助渲染,体会桃花美景中所蕴涵着的喜人丰收。】
【夏实累累】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夏天到了,桃园里的桃子到底怎样了呢?让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出示第五段,自由朗读。
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桃子怎么样?出示句子。学生交流透过
“一棵棵”“挂满”“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等语句感受到的桃子丰收的情景。出示图片,深化理解。
看到这情景,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些桃子?
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体会小作者“又惊又喜”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引领学生细细品味语言,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想象出当时桃子丰收的喜人场景,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因为这份丰收所带来的惊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剪枝的学问》研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