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国标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国标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382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国标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国标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黄鹤楼送别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0 黄鹤楼送别
2.解释题意: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始建于公元223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的朋友孟浩然,还写下了一首这篇课文就是写送别的情景和介绍这首诗的。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别是其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读准生字的发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
饯行 暂时 孤帆 脍炙人口 唯见 满饮触动 依然 伫立 凝视 惜别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后四行诗句并入第5自然段),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含带点字的词语。(见上)
(2)指名读词语,特别注意读准其中带点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饮yin,前鼻音;暂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脍kuai,三拼音;炙zhi,翘舌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饯行:设下酒食送行。 暂时:短时间里。
孤帆:指只有一只帆船。帆是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风力使船前进。(利用插图画面事物来理解)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的意思,比喻好的诗文大家都称赞。脍是切得很细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 唯见:只见。
满饮:喝下满杯酒。 触动:碰到。 依然:还这样。
伫立:长时间站着。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惜别:舍不得分别。
(4)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出示“暮春三月美景”)
(2)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仰望 远眺)
(2)什么叫俯临和飞檐凌空?请看书上插图。(俯临就是下面靠着的意思,飞檐是翘起的檐角伸向天空)点示:黄鹤楼高高耸立在江边气势不凡。
(3)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互相依恋着)
点示:这说明两个人只是在看景,没有说话,各自的友情依恋不舍。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黄鹤楼的气势和两人看景)
(5)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饮酒 话别 友谊不绝)
(2)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是什么意思?自答: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古人称老师为夫子。李白对孟浩然就这样称呼,是表示对他的尊敬。
(3)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是什么?(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人品是什么?(人品指人的品德)什么叫誉满天下?(意思是天下的人个个都称赞)
(4)李白向孟浩然话别中还点出了盂浩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扬州,为什么说您就要顺江东下?(因为长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扬州在黄鹤楼东面很远的地方,所以说顺江东下,前往扬州)
(5)孟浩然在话别时说了什么?(学生答)(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请齐读一下。
(学生读)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
谁还记得王勃,他是什么人?(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诗人)
教师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
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远隔天边,也觉得就像近邻一样。海内指国境以内,比邻意思是并排的邻居。
请再齐读这两句诗。(学生齐读)
提示:孟浩然话别时引用王勃这两句诗,所以是在双引号里套用了单引号。
问:孟浩然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彼此虽然暂时分别,可友谊是永世不绝的)
(6)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写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表示友谊永在)
(7)齐读第3自然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白帆远去 消失蓝天 伫立 凝视 春水浩荡 流向天边)
(2)杨柳依依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柳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为什么用点点来表示沙鸥的数量?(因为是远望沙鸥,眼看只是一点一点的小东西)
(3)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盂浩然乘的船越走越远,终于看不见了)李白此时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能看到什么?(学生答)请大家想象一下李白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怅惘若失,思绪万千……)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触景生情)
(5)齐读第4自然段。
5.第5自然段。
(1)指名读。(板书:吟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广陵是什么意思?自答:广陵是扬州的别名,之是到……去的意思,之广陵就是到扬州去。
(3)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李白心情激动,吟出著名的诗篇)
(5)齐读第5自然段。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1.教师范写,提示注意点。
孟:饯:酒:饮 暂:帆:脍:炙:孤:唯: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3.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1.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做造句)每个抄两遍。
2.练读课文,练背诗句。
3.借助看插图,将课文有关内容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句诗一一对应,理解诗句的意思。
4.练习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加深体会。
3.通过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能够在边体味文章边指导表演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对照课文与诗,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朗读更有感情 (难点)
4. 通过文章的与友惜别,触发学生寻找相关诗文的积极性,再加以浅析性地比较,得以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词句的精妙传神,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摘抄的益处与应用 (重点)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相关诗句摘抄
[教学设计]
一、朗读、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别》,按自然段顺序解读了全文,初步感受到诗人话别的情景,领会到他们的友情,哪些同学能带着他们那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课文呢?
读前提示:其他同学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想想如果表演的话,该怎样表演才能体现出两人当时的心情
(指名5人分自然段读课文)
(教师出示挂图)
2.刚才几位同学读得如何?(简单评议)

[1] [2]  下一页

,国标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国标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之二》相关文章

tag: 教学  年级语文  黄鹤楼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