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天火之谜》第二课时反思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反思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927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反思,

 吴江市爱德双语实验小学  汝筱燕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条是提高自身的功底。我想这方面包含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基本功、语文素质、专业技能等,才能给予学生更多。有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而到现在我们不得不反思:我有没有一桶水?即使有了这一桶水,那么是桶清水还是浑水?好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更不应该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的教学设计。《天火之谜》这篇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能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条理清楚,描写细致,教学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在教学第二课时,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另外较有发展性的目标是:1、 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2、 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课后,静心思索,教学中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目标明确促朗读 这是一个科学性的故事,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于是,我在课堂伊始,就直接地告诉同学,学习了课文,要求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想把故事讲清楚,就得弄清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还得把关键的地方讲具体,生动。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目标一明确,学生学习时就能有的放矢了,特别在朗读时,往往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还有了“背”的意识,效果相当不错。还记得暑假时曾经参加过高林生老师的讲座,语文教学中目标意识要加强,老师做一件事,设计一个环节,经常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学生学起来特别马虎。有了明确了目标,那么教学环节的设计就会围绕它展开,学生学习时就更加明白,学得明白自然掌握得更好。有了目标,用目标的达成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可以将教学推向有效的境地。

2、教师语言影响大  语文是语言的学科,除了课文语言对学生产生影响之外,教师的语文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地熏陶。教师的语言是课堂的串联者,也是最能体现老师的这桶“水”到底有多少。因此在课前教师应对过渡语言进行深思熟虑,好的过渡语会给课堂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我在备课时,却忽视了过渡语言,只是简单地将课文前后进行了连接,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恩”,“啊”……使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激发不了他们读书的热情。

3、课外资源拓展广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树立大语文观,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因此我在教学结尾处再次对富兰克林进行了介绍了,并利用《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的介绍,对人物进行再次渲染,也促进学生对人物的探索,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和进步。课文的结尾是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从留问号入手,促发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也大有好处。从而达成了课前的发展性目标1、 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4、以点到面带复述 这篇课文是要求复述的,如何将文章复述好,应该渗透到教学中。风筝实验是整个故事的重点,也是学生复述的难点。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着力于这一段的教学,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并配以图片的出示,让学生借助图片和板书,减轻复述的心理障碍,降低复述的难度。但是由于课文内容比较长,教师在备课时希望面面俱到,所以导致复述部分时间紧张,没有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有所取舍,直接将重点放在此,那么效果会更加突出。

5、字词推敲要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中要求,应“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了“才”字。它看上去相当平常,其实,值得细究。通过两句话的对比,体会“才”的含义。光这样还不够,请同学联系上下文,大部分同学都谈到,才突出了解谜的不容易,富兰克林的勇敢,真正将课文深入理解,获得感受。

6、朗读指导要动脑 朗读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学生的感悟可以通过朗读直接地表达给老师,因此教师在朗读的指导上,还得花工夫。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通过字词来感受语言的,在教学重点段落“风筝实验”时,我先让学生读,谈谈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然后抓住“惊险”来抓朗读,再通过读来感悟人物的品格。然而虽然学生感受到了惊险,却无法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因此,虽然我请了很多人来读,但是都不理想。这个时候如果能来了教师“示范”朗读,再请同学们模仿着来读,相信效果会更好的。虽然我选取了一句进行了示范,但是整体的情况仍然不理想,如果能加重示范的比例,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7、整体把握需要加强 文章是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时,要抓细节,抓关键,但是整体的感知是不能忽略的。同样,在提问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一个整体性,特别是对于五年级的同学了,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了,完全可以将问题整体出示,让学生从整体思考来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的口头表达更具逻辑,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识。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老师可以一起把问题丢给学生,从哪里你感受到了实验的危险,从中你能看出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整体提问可以让学生对于人物感受得更加清晰。

语文教学是一门反复实践,不断求精、求新的艺术。认识规律告诉我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总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语文教学艺术的精髓,就是将教材中的艺术珍品化为浇灌学生心灵的艺术甘露。特级教师于漪说得非常好:“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理解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必须设计出一条覆盖面广、立意新、有思维价值的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这样,在操作时就可以对局部的内容从这条线索上设计和把握,思考、选择何种教学方式与其相联。然后,让局部去折射整体,支撑整体,让学生易于触摸,教师易于表达。如此,把握了课堂的主线,使内容得以最佳整合,教学才能给人以和谐的整体美感受。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天火)本文转载
 
http://www.wjadsy.com/blog/u/6/archives/2007/1168.html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