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异校锻炼看课堂实录《滴水穿石的启示》

异校锻炼看课堂实录《滴水穿石的启示》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941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异校锻炼看课堂实录《滴水穿石的启示》,

异校锻炼看课堂实录《滴水穿石的启示》
 
 
今天看了师傅光盘上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的实录。一直觉得看光盘上的实录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因为没有乘车奔波之累,没有久坐板凳之苦;因为可以一边品尝美味食物,一边补充精神食粮,更因为精彩处可以暂停,关键处可以回放。

听完实录,留在我脑海中的是这样几组看似截然不同的教学镜头:

快与慢——在教学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教师采用快慢镜头交替的手法来带领学生理解内容,感悟精神。她先是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该段,用填空形式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三则名人故事的主要意思。如“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叫李时珍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训练学生从段落中捕捉信息的概括能力。当学生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时,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概括要简洁。如果说这是一组快镜头的话,接着教师徐徐道来,拉出的是一组慢镜头,教师引导:“光有概述是不够的,细读出滋味。再去读读三则故事,放慢阅读的脚步,三位名人的身上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滴水’精神,用笔将关键词句圈出来。想一想,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什么。”接着就是学生的静思默读与圈点批注。

薄与厚——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因此故事的描述跟其他叙事类文章相比,显得简洁凝练。然而仅凭简洁单薄的文字,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些名人身上的“滴水”精神的。为了使单薄的文字变得厚实,教师拓展了相关的资料。如在体会李时珍坚持不懈的“滴水”精神的时候,当学生抓住“药学巨著”谈感受时,教师出示了一组数据:全书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随附插图1160幅,11096则处方。这些具体可感的数字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这本巨著的当之无愧,以及李时珍成就巨著的“滴水”精神。在教学爱迪生的故事十,亦是如此。补充了他发明电灯时,试验1063种灯丝,每种尝试上万次的执着,感受他的“孜孜不倦”与“迷恋”。将简单的文字读厚,才能使学生心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更丰满。

简与丰——课文中揭示的“滴水”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学生一上课就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理解也不成问题。但是这看似简单的道理怎样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呢。教师在课文内容讲解完后,这样询问:“现在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是不是更丰富了。”在学生口答后,出示了这样的填空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含义。“困难面前,(        );危险面前,(         );失败面前,(          );成就面前,(         );挫折面前,(         );……”教师与学生的一引一答,这两个词丰实的内涵将深深印在学生心上,“滴水”精神更久久地回荡在学生的耳畔。

这几组看似反差很大的教学镜头,使课堂的节奏更鲜明,旋律更优美,起伏更跌宕。

也有一点困惑的地方,这是一篇教材中少有的说理性的文章,该怎样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秘妙呢?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是到了临近下课前的三分钟,由教师自个揭示出的:举例说明,正反说明。跟我们现在提倡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手法最好在教学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展开,有些不符。再一看,这个实录拍摄于2008年11月,或许那时的语文课堂还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吧,亦或是我们江阴的语文教学走的步子快的缘故呢。
 
 
 

 


 

,异校锻炼看课堂实录《滴水穿石的启示》

《异校锻炼看课堂实录《滴水穿石的启示》》相关文章

tag: 课堂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