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聆听的美丽——评陈静的《鼎湖山听泉》

聆听的美丽——评陈静的《鼎湖山听泉》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679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聆听的美丽——评陈静的《鼎湖山听泉》,

 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顾雪梅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游记,作者谢大光以细腻传神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鼎湖山泉声响、泉水多、泉声美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全文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的笔调倾诉出来,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满腔挚爱之情。

这次有幸聆听了陈静老师上的《鼎湖山听泉》,老师根据教材特点在课前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播放鼎湖山的各种泉声,引领学生跟作者一道,亲临鼎湖山,置身于其中,目睹山色,倾听泉声。让学生同作者一样,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动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投身大自然的情怀。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聆听泉声之美妙,感受语言文字之神韵,感受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韵律、情调。整堂课,听课的老师也跟孩子们一起,聆听了泉声潺潺,聆听了书声朗朗,聆听了妙语连珠,美妙的课堂犹如那泉声汩汩地流进孩子们的心田,也汩汩地流进听课老师的心田。

一、以听促读,以读促思,享受聆听的快乐

我想有很多人都到过鼎湖山,也看到过、听到过鼎湖山的泉声,为什么没有写出像作者这样优美的文章,我想除了游览者本身的素养外,很大程度上由于没有作者安静的心境造成的。因为泉声的美是通过作者的耳朵听出来的。如果带着一颗浮躁的心,不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态,泉声再美,他也是很难感受、聆听、品味到的。陈老师一开始让学生读课题,就问学生:“想想应该怎么听?”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重复一遍:“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才叫聆听。”“聆听”两字赫然写在黑板上。这样的点拨,不光让学生明白听到这么美妙的泉声,要像作者一样保持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要静下心来,才能细细的聆听、品味,更让学生明白课堂学习也应该像听泉一样,平静、安详,以一颗平常对待自己的学习,切记浮躁,这样才能到达学习的至高境界。

接着让学生默写“辨识、品味、滋润万物、孕育生机”四词,指名一生上黑板默写,与老师板书的“聆听”一词相得益彰。 如果把整堂课比作一篇散文的话,那么“聆听、辨识、品味”就是课堂上的三个关键词,时时叩击着学生的心灵。课文除了写泉水,还写了鼎湖山上的树木,这是为了突出泉水滋润万物的作用,虽然不是重点,但在这里也向学生暗暗点明,可谓恰到好处。

整堂课老师用一个容量很大的问题 “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作为提纲挈领。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听泉)本文转载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陈老师让学生自读第二段:引导学生从看和听两方面来感受,抓关键词句,从“淙淙的泉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体会到泉声的美妙,想象泉水的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泉声的美妙,让学生进入情景,感受雨后鼎湖山的美,形象地感受到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意境。从而为后文,作者能在夜晚听辨泉声作好铺垫。
    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个排比句,连用四个比喻,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和“铜管齐鸣”来描绘泉水的不同声响,既贴切,又富有音乐美,把泉声写得美仑美奂。教师都花了好多心思,浓墨重彩地教学这个句子,先让学生初读,辨识出听到哪几种泉声,让学生明白写的是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辨识是哪一种声音,然后看画面,听范读,谈感受,再让学生聆听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到小溪的轻柔、涧水的清脆、细流的厚重回响、飞瀑的雄浑磅礴,最近引导学生把这种独特的声响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导学生品评赏析语言文字,并通过层层深入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感悟泉声的美妙以及泉声的变化多端。在读中,把文字还原成声音,在涵咏中,得其泉声的美妙之音。诗一般的语言,如梦似幻的课件,调动着学生的主体阅读的情感体验,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 ,孩子们受着美的熏陶和启迪。

    二、诗一般的语言,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王崧舟先生说:“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性的存在。”面对极具感性张扬的儿童,教师课堂语言精心推敲,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过渡、点拨、引导在课堂中起到了指导、启迪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你是在用心聆听……山葱郁,水清亮,声不绝”,“空山不见泉,但闻泉声响”,“我听出来了,你全身的每个细胞都体会到了泉声的美妙,”“安详厚重的钟声,欢快活泼的泉声,生机勃勃的绿阴,青山葱茏,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怎一个美字了得,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在老师诗意的引领下,感受作者听泉时细腻微妙的情感波动和独特韵味,不断的寻找到心灵的感觉,找回自己的生命的气息。文字此时在学生的朗读中被深化和敏化了,文字、学生、作者实现了有效的融合,三者同时感觉到自我的存在。

一节课学生就在听泉中度过了,没有过多的分析,只是在那里像作者一样反复的诵读体味语言,学生在听泉中心灵受到了震撼,文字变成了可以成为生命的东西,具有了生命的情气。

三、几点建议:

 1.“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如果老师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泉声,对泉声展开丰富的联想,和作者进行真诚、彻底的对话,去补白、去体验听泉的美妙,将优美的文字在脑子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学生会更能沉醉在这一情境中的。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课文第四自然段在写各种泉声的奇妙有趣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各种泉声的美妙动人。课堂上,如果老师能让学生找找表示动作的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就是准确、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泉声的奇妙。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通过学文,又让学生学到了写作上的方法。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听泉)本文转载
http://www.jfxx.com/oblog/more.asp?name=%B9%CB%D1%A9%C3%B7&id=4011

,聆听的美丽——评陈静的《鼎湖山听泉》

《聆听的美丽——评陈静的《鼎湖山听泉》》相关文章

tag: 鼎湖山听泉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