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一句总关情——《诺贝尔》教学一得
《诺贝尔》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
药的艰难过程。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感受他为人类着想,为人类造福的
伟大品质,体会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
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中,我抓住“毫
不气馁”、“他,就是诺贝尔。”来引导学生体会诺贝尔的伟大精神。
一、 抓一词统领全段学习:
课文第3—9自然段着重叙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
就,集中反映了诺贝尔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这一段中,写了诺贝尔发明炸
药的动机;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几个阶段(液体炸药“诺贝尔爆炸油”
—固体炸药“黄色炸药”、雷管——爆炸力更大的炸药);写了诺贝尔在
实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所有的内容都没有
离开能反映诺贝尔锲而不舍精神的“毫不气馁”这个词。为了使教学能主
线清晰,中心突出,我围绕这一中心词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自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边读边找出最感动的地方,划出句子,并在旁边
作批注。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诺贝尔的精神?[毫不气馁]
理解“毫不气馁”:一点儿也没有丧失勇气。
3.围绕“毫不气馁”展开教学:
(1)“毫不气馁”的原因——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机是什么?(对人
民的关心和同情。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毫不气馁地进行科学实验
。)
(2)面对哪些失败和痛苦,他毫不气馁?(指名读有关句子,学生谈体会
,相机指导朗读。)
(失去亲人、实验室被毁,他毫不气馁。)[板书:实验室被毁失去亲人]
(实验太危险了,政府不允许,租船做实验。)[板书:政府禁止]
(研究时间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毫不气馁。)[板书:无数次失
败]
(亲自实验,置个人的安危于度外。)[板书:生命危险]
4.创设情景,师生对话交流:
(1)实验室被毁,失去了你至亲的人,连政府都禁止你再做实验,你就不
要再干了吧!
(2)实验已经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了,我看你的研究是无法成功的。
你还要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诺贝尔,你就放弃实验吧!
(3)你已经发明了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和雷管,帮助人们减轻了劳动
强度,功成名就,研究应该圆满结束了吧。
5.拓展名言: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诺贝尔]
6.小结: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非常艰难,但他为了让人类过上更幸福的
生活,面对困难毫不气馁,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思一句加深阅读感受:
课文第九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短句“他,就是诺贝尔。”我向学生质疑:
为什么课文不直接写“突然,满身鲜血的诺贝尔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
着:‘成功了!成功了!’”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这段话,细细品读后交流了自己的感悟:(1)从“满身
鲜血”可以看出研制炸药的实验是非常危险的,当时诺贝尔受伤比较严重
,看上去几乎“面目全非”,人们一下子认不出他就是诺贝尔。所以一开
始没有直接说诺贝尔的名字。(2)因为诺贝尔亲自做实验,经常不顾自身
安危与炸药近距离接触。他又是一个非常关心他人的人。当时,他为了其
他人的安全,一定是独自一人在做实验。人们根据这些判断出这个冲出浓
烟,“满身鲜血”的中年人肯定是诺贝尔。所以“他,就是诺贝尔。”中
包含着人们辨认后的肯定。(3)人们看到诺贝尔冲出浓烟后没有先想到自
己的伤势,而是为实验成功而欣喜若狂。他们被诺贝尔忘我投身实验的精
神感动, “他,就是诺贝尔。”中包含着对诺贝尔的崇敬之情。
交流体会后,学生感受到短句强调了这个令人敬佩的人就是诺贝尔,使人
印象深刻。学生对诺贝尔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再读课文就能更有声有色
。
课后,从写诺贝尔的小传的反馈中,有的学生就用到了这样的句式来强调
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了“这,就是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说明他们已
经体会到了这样的句式有强调的作用,能比较灵活地运用。
一词一句总关情,阅读教学要在关注整体的基础上研读重点词句,读
出文字背后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词一句总关情——《诺贝尔》教学一得
tag: 教学 诺贝尔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