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后记
这一课的教学继续尝试。
自学任务:
1、课文讲了什么?扣住关键词语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悟。
2、课文的写作手法上你发现了什么?
3、你有什么问题?或者结合课外的资料有什么想要介绍给大家的?
学生很快就投入到了小组的学习交流中。
全班交流时他们的反应明显要比前一课好很多:
1、我从“巍然屹立”可以感受到金字塔很雄伟,很高大,还很骄傲。(师:除了这个词之外,第一自然段还有哪个词也给了我们这种感觉?)傲对碧空。
2、课文很多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师:举个例子吧)比如第三自然段中……(师:这样写你感觉有什么好处呢?)这样我可以感受到金字塔真的很高。
3、课文还用到了“自问自答”的说明方法。(师:“自问自答”应该叫什么?——设问。文中哪些地方用了设问?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都用了。……(男女生分读问的话和答的话。然后师说:课文写得很清楚,可是,我还是有些弄不明白,你们能跟我解释一下“是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可以画画图画。
学生几人上黑板画示意图,开始一人画的解释的,大家都不同意,后来有一个孩子从《科学》书上找到了依据:利用斜坡的作用。但是似乎根课文描写的又不太一致,此处只能存疑了。(学生的兴致很高)
4、我从“为了建造这座……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看出胡夫很奢侈,很残暴。我就想象那些人在夏天……在冬天……,饿了也要干……
5、我从课外书上看到到金字塔里面的人都会死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学生纷纷为他解答:有人说是因为某种气体,有人说是因为……)
6、我从课外资料上看到,放在金字塔里面的东西不会腐烂。有一位科学家还作了一个金字塔的模型,发现放在里面的蔬菜什么的都不会腐烂。(这两个课外的资料一说,学生炸锅了,他们纷纷说起了自己看到的有关资料。)
……
本堂课上,我不知道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兴致十分高涨,对所学的课文所学的知识很感兴趣。几乎人人都在学,遇到要想想的问题——比如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他们都在开动脑筋。这让我觉得很欣喜。
同时,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这两篇课文都是说明性较强的文章,这样的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有许多可以尝试之处,方式上也比较契合。但是,如果是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呢?诗意的、人文的东西如何生长在课堂里?
那么,首先我要思考的是,我们平常的课堂是如何营造这样一种情境的。教师的语言、课件的音乐、画面等,都是一些比较主要的手段,还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字的涵咏,对文本的拓展等等。
其次,再想,这些方面和现在的方式是否矛盾?又是否能够统一?如何营造一种情境,如何让孩子们不仅是在学习,更是在汲取着、涵养着,也成长着?期待自己继续尝试。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后记
tag: 教学 金字塔 埃及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