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灰椋鸟》教后反思

《灰椋鸟》教后反思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912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灰椋鸟》教后反思,

《灰椋鸟》教后反思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我在《灰椋鸟》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只有教师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全面思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作出应对措施后,才能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课堂中去,才能把目光都集中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才能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感悟语言文字。
一开始可能受参考书和其他老师教案的影响,我在设计第二课时教学时直奔重点,仅仅围绕场面如何如何壮观展开学习。反复揣摩作者的意图,终于发现了一条情感变化的线索:作者由满不在乎到迫不及待想去看;由耐心地等待到突然看见时的惊喜;由初见时的惊喜到后来的惊叹、激动、兴奋;再由兴奋恢复平静后由衷的感激,可以说作者是一位善良美、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丰富的女孩。假如不循这一线索,学生怎么可能自然地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呢?所以,教学设计时,我将这些情感穿插在过渡语或小结语中。
老师与学生不同的地方在于比学生早学一步而已。要学生动情,老师首先得动情;要学生想象,老师先要有丰富的联想;要学生激情朗读,老师先要读得有情;要学生咬文嚼字,老师先要咬文嚼字。所以,我在“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排空而至”“不停地鸣叫”、“互相倾诉”、“翩翩起舞”、“似飞瀑”“如惊涛”……这些生动的词眼上停留回味了很久。
     2、一堂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灰椋鸟》这堂课,由复习导入,重点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教学中,环节不多,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分析不多,但圈点批注,感受颇深;文字不多,但热情朗读,声声入耳。我是这样设计的:1、初步感受场面的壮观与作者的喜爱之情。2、自由读课文,抓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联想到的,展开说说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其中,“排空而至”、“倾诉”、“翩翩起舞”、“百鸟争鸣”等词纷纷落入学生视线,感受谈得很是生动:“只有亲密的朋友、亲人间才会倾述心里话,这里的鸟儿在作者眼中就和亲人一样,多么感人呀!”“我感觉到穿着金红色裙子的少女正在跳舞,她们在比谁的舞姿更美。”“这么活泼可爱、配合默契的鸟儿有谁会不喜欢呢?”……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课堂上的朗朗的读书声,可说是非常令人激动,特别叫人兴奋。3、将话补充说完整:我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 4、体会作者对林场工人的感激之情,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灰椋鸟》这一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学生答:“徐秀娟。”我又问:“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吗?”许多同学摇头,只有两三位同学说知道。于是我出示了徐秀娟的事迹:
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作者徐秀娟正是有这样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盐城自然保护区,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在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为了寻找、救护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在漆黑的夜里,徐秀娟在茫茫的滩涂上苦苦寻找,不甚陷入了沼泽地里,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说到这儿,我的语音有些哽咽了。)为了歌颂她,怀念她,艺术家为她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按下了放音键,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我想:此时,她们一定有种酸酸的感觉。简介作者事迹,在《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如泣如述的歌声中,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中结课。
     3、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我开始复习时出示灰椋鸟的外貌,到最后没有再出示进行比较,使课堂教学少完整;其次,在让学生想象说话时,学生思路较窄,我没有及时进行思维广度的引导,使课堂缺少了灵性;还有,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上,我觉得自己的评价语言比较贫乏,对学生的激励性不够,使课堂语言缺少丰富性。

《灰椋鸟》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具体描写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所表达的作者爱鸟的情感比较清晰,而作者在记叙时把看到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表达方法很有特色。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目标有这样的表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在第二课时的设计时,起初,我希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时也能关注文章的表达。所以在学完第四自然段时对于作者的写法作了简单的小结,指出作者先写了看到的,又写了听到的,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来具体,写生动。后来试教之后发现了问题,关注了表达方法之后,削弱了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于是,教案进行了修改。我把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感悟课文内容,体验作者的情感上,把领悟文章的表达放到了第三课时。这样之后,每堂课都有明显的侧重点,学生容易掌握。当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鱼与熊掌兼得”。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这样一条情感线路,现结合课堂实际谈谈自己教后的一些思考。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曲失情未蓄。

课前谈话,原来设想在低低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音乐声中,我和学生讲述徐秀娟和三只小鹤的故事,感受“徐秀娟深深地爱着这些生灵,鹤已经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学生的心里先蕴下“爱”的基调。但在实际上课前,时间不多,估计不能讲完这样的故事,所以也就没有讲述。

二、书声阵阵悟“我”情——声响情未达。

喜欢朗读,喜欢学生用动情的朗读来“讲述”自己的理解。只是这些学生和我还没有这样的默契。在设计时,我想过学生除了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外,也可以用朗读的方式来“诉说”自己的理解。甚至想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谈阅读后发现、词句的理解、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朗读与理解结合来交流自己的收获。但是依据班级学生实际,我还是放弃了这样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很不尽人意,这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糟。尽管我努力想激起他们的情,但是听到的只是声音的提高,“言”游离于文本的“情”外。教导以为是期末复习疲惫的缘故,可我知道不是,因为平时的课堂也鲜有满意的。只是这堂课似乎尤为明显。为他们“冷漠”而生气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不能触响学生心中的那根“情”弦呢?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多角度地去触摸文本的精神世界,尤其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会当一名孩子吧,有一颗童心。体验是一种亲历性活动,只有当老师用孩子的心来感悟时,才能思其想,感其心,也才能真正动其情。而我恰恰缺失了这些吧!

三、字字句句道真情——情真意不深。

在感受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之后,我觉得学生的情此时应该已蓄满怀,到了非吐不快的时候。所以在齐读第五小节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在课上谈着自己的感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他们。”“爱护树林,给鸟儿一个温馨的家。”……我觉得学生此时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只是都是很朴素的想法,倒也顺理成章让我引出文章最后一句:“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设计时我希望学生既有这样的感想,也有相关的质疑和自己的一些设想。(如进行宣传,保护灰椋鸟。)遗憾的是没有听到。也许我们的学生更多的习惯于老师的问,自己来解答吧。

 

课结束了,留下了很多的遗憾。特级教师孙双金把好课的标准归纳为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对照这些,我的课显然是很不成功的。不过,体验让我清醒,体验让我丰富,体验也会让我走向深刻。

,《灰椋鸟》教后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