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水》第二课时教学阐释

《水》第二课时教学阐释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810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水》第二课时教学阐释,

《水》第二课时教学阐释

《水》是苏教版第十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作者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挑水,雨中洗澡,一勺水沐浴这三副远景、近景、特写画面的刻画,反应了“我”出生的村子里人们对水的渴望、期盼,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品读两个画面,通过边读边想、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咀嚼品味,来感受人们有水时的乐和无水时的苦,读懂“水,为什么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体会作者不写缺水之“苦”却具体描述有水之 “乐”的写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有两大难点:1.课文描述的是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发生的故事,对于水的珍贵,对于人们对水的那种渴求、期盼,只有在缺水地区长期生活过的人才会有真切、深刻的体会,而对于身处“鱼米之乡”的孩子们来说,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唤起他们类似的心理感受。2.课文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四十分钟的时间很难上完,如果顺着文章学下来,必然只能使教学浮于文字的表面,无法使学生真正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据此,我积极创设有利于唤醒学生主观认知、构建主动学习的情境和活动,补充感性材料,紧扣最珍贵三个字,通过品词析句,想象画面,感悟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交流中提升感知,在诵读中内化感知.

 

一、“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我们常说“上课就是循着一条线,抓住几个点。”这些点应该是“举一反三”“牵一发动全身”的点;这些点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又是思想情感的感悟点;这些点要能够触动心弦、撬动思维。但是,往往一篇课文可以教学的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使学习浮于表面。在本节课的教材处理时,我作了很大的取舍,把能体现“苦”与“乐”的内容(两个场景:洗澡和消暑)确定为教学的内容。重点抓住课文的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品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村子的人用水的快乐,体会到缺水时的苦涩。“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这句话一直贯穿始终。而对于其它也很精彩的句子,如“下雨天是村子里……”“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一缕水的气息……”“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这些精彩的句子,只是作为串联这些点的线,在课堂上一带而过,为的就是突出课堂的重点。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中体验是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与文本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文本中只能意会的语言。在《水》的教学中,我就进行了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的情感更好地交融于作品所描绘的那个缺水的村子,那些盼水的村民之中,形成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相统一。

具体做法:首先是开头引入一段视频,“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作者关于水的记忆的第一幅画面,一组简简单单的数据,却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水的稀少,水的珍贵,水的来之不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里的情况”。直观的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那种意境之中;然后以“当一场雨在这个时候不期而至,那该是怎样一副画面?那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和“让我们随着四兄弟一起来感受一下水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清凉吧。”两句话,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那个缺水的村子,走进那场雨中,走进那个让人难熬的夏天,组织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合起来。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村民们对水的渴求,对水的期盼,深切感悟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最后再理解母亲说的那句话““你们真的饿坏了。”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三、分层朗读,深化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与其教师细致的分析讲解,不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上“读”占鳌头。于永正老师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联系为主线,就是这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设计了三个层级的读:第一读:自由读,走进文本,感受“痛快”;第二读:扣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读出“痛快”;第三读:换位想象,移情体验,升华“痛快”,通过自由读、示范读、指名读等方式,交流讨论,品读体验。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世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对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幢,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融。从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水的珍贵。

 

四、渗透“写法”,读写结合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教学过分注重“内容”,也就是说 “写了什么”,至于“怎么写”很少涉及,这就造成了读写分离,“人文性和工具性”无法很好地统一。事实上,二者的关系我认为应该是: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文性。在教学中,我不但关注内容,而且关注形式。在引导学生感受到雨中洗澡和一勺水沐浴给作者他们带来了痛快,带来了满足,带来了幸福后,又引导学生反思“当我们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当我们想象那一幅幅画面的时候,当我们透过文字背后,去触摸去感受他们的心情的时候,你又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这就是一种反衬的写法。从而完成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形式”的轮回。使学生“既得其意,又得其言”。

 

五、关注评价,满足需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激励学生,就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因为需要是人们积极性的源泉,追求需要的满足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动力。真诚的评价语言是促发学生学习激情的需要;因势利导的评价语言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需要;实事求是的评价语言是使学生端正良好学习态度的需要。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有针对性的评价,当孩子读雨中洗澡一段,读得很平淡时,我以“看来你还是江南的孩子,没有理解到缺水地区孩子们对水的渴求”来引导她走进那些孩子的内心,感受到有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当孩子读得激情澎湃时,我以“你的朗读,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那个乡村,带入到雨中”来肯定他对文本的理解;当孩子回答结结巴巴时,我以“你心里很明白,但你的表述没有清楚地向我们传递你的意思”来引导他不仅要答对,还要关注自己的表达;当学生对文本只是泛泛而谈时,我以“你从哪里感受到这些的”“哪些词让你产生了如此丰富的画面”引导学生读文章应该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想象画面……
 

 

,《水》第二课时教学阐释

《《水》第二课时教学阐释》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