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霍金 教学反思
青青草
教学反思:
课上完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因激动而兴奋的小脸,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这么难读、难懂的一篇课
文,孩子们却读得那么入情入境。虽然霍金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遥远,但是现在,孩子们一个个被霍金
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回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点做得比较好。
1、利用资料、录象等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
孩子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只读文字,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因此
,在教学中,我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入手,利用记者采访录象,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
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
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2、结合实际,将心比心,感受强者魅力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吃过苦,更体会不到残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在本课的教
学中,我两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坚强和乐观。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记者的提
问时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这段话,让学生想想,“如果让你说说你拥有什么,你
会说什么?”孩子们从霍金身上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只看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懂
得了虽然生活给予霍金的是那么少,但他却有一颗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运对霍金如此残酷时,看
着霍金的图片,启发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这样的厄运,你会怎么样?”此时,孩子们对
霍金的不幸和坚强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学家”,引入文章,整体感知
霍金不仅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揉在一
起介绍的。因此,我抓住课后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组织教学,从
整体入手,对霍金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这样的教学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三个方面是随着课文的学习层层推进,逐一揭示的。
第一个“非凡”,在文中没有过多的描绘,只有两句话而已。但医生的断言,以及霍金用行动创造出的
生命奇迹,早就了这第一个“非凡”。教学同样也不需要过多的环节,教师的引读以及描述性的语言很
快就能帮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个“非凡”,课文中最显而易见的内容,文中很多地方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霍金的“伟大成就”。文
中更是用了许多精练的词句来突出他的成就: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等
,这样的成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称之为“非凡”,更何况是一个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人呢?教
学至此,再次回复到上文,对比的效果水到渠成。
第三个“非凡”,是最“非凡”的“非凡”,是全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有了
前两个“非凡”的学习作为铺垫,学生的情感已经由最初的震惊、不可思议逐渐产生敬佩,但学生还是
无法完全走入这个巨人的内心。此时,课文中一位女记者的提问就像说出了学生的心里话:“您不认为
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借着这个提问,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然后,屏幕上慢慢
出现霍金的问答。这是一段富有诗意的文字,短短五行字,留给我们的却很多,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
中,学生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情感读者,一次次地被霍金地精神感动着,对第三个“非凡”的理解也逐渐
深刻清晰。
本文的教学,是我带领学生走近一位非凡伟人的过程,也是我们一起接受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在教学
中,我舍弃了很多繁复的文字教学,也没有过多
华丽的多媒体设计,只用朴实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一起去朗读、感悟。
《轮椅上的霍金》教后思考
本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
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为科学事
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地震撼。
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位为通过感情朗读来抓住重点句子,深入体会霍金教授的勇敢顽强的人格力
量和不断探索的科学态度。为此,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一、积极创设情境,感知霍金魅力
对于这位科学巨匠,学生其实并不了解,为此,我在导入时把霍金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的录像
放给学生,使学生对霍金教授的伟大人格力量有所了解,也为学习全文奠定基础。
二、感受“标志性形象”,体会命运的残酷
霍金教授的标志性形象,让我们很容易地感受到命运对他的不公,这对于学习本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霍金之所以更让人景仰,正是因为他是在同残酷的命运顽强抗争,成为了一名生活的强者。
三、抓住重点句子,感受“生活的强者”
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过渡句,如果能抓住这个过渡句就抓住了文章结构的特点,更有利
于学生理解霍金人格的魅力。再由此引导学生学习霍金回答女记者提问时的一段话,使学生对霍金有更
深的了解。
四、拓展延伸,从霍金身上获取前进的动力
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个科学巨人有更深的了解,我又补充了霍金2009年将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旅行的资料
,使学生从霍金教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精神中获取前进的动力。
可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有些失败:
首先,学生在上课时的参与性较低。这是影响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课文读得还
不是太熟练,也可能是因为从来没有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许多学生一时不知所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是没有及时让学生在课前多动动口,在比较沉闷的气氛中开始教学,很难把学生的积极性从零下十
几度一下子加热。有些时候本已经回答到位了,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还是准备等一等,可是这样
一来适得其反,许多同学还以为回答不到位,反倒不敢回答了。
其实,教师本人目的也不是太清楚。对于这一篇课文,虽然说过渡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子,但往往许
多课文都是把“物理天才”和“生活强者”结合起来讲,而不是像许多课文一样条理清晰,所以教师也
不是太清楚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这节课的教学。
再次,教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多于生成。可以说整节课,教师都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失去
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老师就像拖着一头不听调遣的老牛,双方都累,苦不堪言。
这一切都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更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首位,把
学生作为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不能一厢情愿地组织教学。
,轮椅上的霍金 教学反思
tag: 教学反思 轮椅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