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精彩教案与评析
作者:吴怀林 文章来源:《江西教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略)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略)
三、细读全诗,感悟诗意
1.提问:同学们,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哪些?(借助注释、想象画面
、联系诗句及背景等)
2.自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感悟诗意。(师巡视指导)
3.交流:生说诗意。(师相机点拨、引导、纠错)
四、互文引证,体会诗情
(一)调整课文,对比学习《清明上河图》。
1.诗人陆游“悲”的原因是什么,哪句诗点明了这个原因?(但悲不
见九州同)
2.诗人临终没有别的事伤心,唯有“不见九州同”而感到无比的悲
伤,那么“九州同”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再来学习第24课《清
明上河图》。
3.学习《清明上河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清明上河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的是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这
幅极其珍贵的传世名作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
(生边读边思后交流:市郊、汴河、街市)
(2)细读品味,内化感悟:这幅画卷真实地描绘了当年北宋汴京清明
时节的景象。请同学们再去品读分别描述“市郊”“汴河”“街市”这三
部分内容的段落,并用心去体会,看看在南宋之前的北宋是怎样的?
(生自读自悟,圈画体会,从中感受“九州同”时的北宋是:国家和
平安宁,人民安居乐业,汴河水运繁忙,京城买卖兴隆,行人摩肩接踵…
…)
(3)观察插图,深化理解:书上的两幅插图分别是《清明上河图》第
二、三部分,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第一幅插图:汴河码头,粮船云集,船工正忙着装货卸货,一片繁
忙紧张的景象;汴河上面,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第二幅插图:汴京街道
店铺鳞次栉比,货物应有尽有;行人川流不息,有骑马的、乘轿的、步行
的,他们或来购物,或来喝茶,或来喝酒……好一幅热闹的景象!)
(4)刚刚同学们读了和看了《清明上河图》,大家看到了安宁祥和的
汴京市郊,繁忙紧张的汴河码头和热闹繁华的市区街道。总之,“九州同
”的北宋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繁荣昌盛)
(二)入境想象,激发情感。
1.“九州同”的北宋和平安宁、繁荣昌盛!可是,这一切的一切,自
从金兵攻破了北宋国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而诗人陆游看到的是
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景象?(生边
品读诗边想象,然后交流)
2.山河破碎、金兵肆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
——一个被侵略者践踏得满目疮痍的九州!此情此景,诗人陆游怎能不“
悲”呢?请同学们带着深切的悲愤吟诵第一、二句诗。(生自由读、齐读
)
3.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虽然是深深的“悲”,但仍未绝望,他内
心深处还有一种更为强烈的愿望,那是什么?(盼望国家重新统一)哪句
诗写出来了?(王师北定中原日)
4.请同学们联系《清明上河图》来说说诗人陆游还盼望出现怎样的美好
景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5.盼望祖国重新统一,盼望国家繁荣昌盛!同学们,你们可知陆游盼了
多少年?盼了65年!65年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强烈的期盼吟诵第三、四句诗。(生自由读,齐读)
6.一个“悲”,一个“盼”,诗人弥留之际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
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祖国统一,《示儿》表现的就是诗人矢志不渝、至死不
变的爱国热情!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悲”和“盼”一起来吟诵全诗。(配
乐,师生齐诵)
[评析]
这篇精彩教案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教材进行了成功的调整重组,有效地
整合了教材。
怎样让学生体会《示儿》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呢?倘若学生
对“九州同”的北宋有所知晓,那么学生就能从对比中激起对南宋统治集
团的不满和愤怒,从而水到渠成地体悟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然而北宋离现在年代久远,对小学生来说不甚了解,而本册后面的略读课
文《清明上河图》恰好能弥补这方面的知识。本精彩教案则根据教学实际
需要,调整课文呈现的顺序,打破单元的局限,大胆处理教材,将课文进
行调整与重组,在教学第15课《示儿》的第四环节,穿插教学第六单元的
第24课《清明上河图》,学生便从中形象地感知南宋之前的北宋国泰民安
、繁荣昌盛。这样的景象与南宋山河破碎,金兵肆意蹂躏,百姓家破人亡
的景象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读者的不满、悲愤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较好
地体验到了诗人矢志不渝、至死不变的爱国热情。这样,在本来是“九州
同”与后来“九州不同”的强烈反差中,学生的心灵便被诗人那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的炽热深沉的爱国热情充盈着、感染着、滋润着,内心受到强
烈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
(作者单位: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学校)
,《示儿》精彩教案与评析
tag: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