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析:要指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在联系,去分析暗含着作者感情的语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答案:作者说“桑是凡品,然而一举枝、一抽芽皆有中国民间的贵气无限。”“时代的风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绪和青春,这充满光的景象完整地呈现出民间劳动之美;桑是属于庶民的。”可见,桑树是有民间劳动之美是作者所倾心的最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桑不仅是布衣的,又带些法家的清严方正。诸葛亮在上刘禅的遗疏中自道成都有桑八百株,每次读到这里,不免泫然;诸葛亮虽然没有宏伟的事功,但是单凭这种风格,在历史上就可以被成全。”桑树还有一种清朴的精神,让人敬佩。所以作者说高贵并不只是富可敌国,家财万贯,而是一种内心的美,一种贫不失志,富不改愿的高尚情怀。
点析: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出原句来分析,但是很可能却抓不住关键词,所以引导学生要会抓重点。
处理了学案中他们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还要再进一步设疑,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过渡语:我们解决了大家在学案中的一些困惑,但还会有同学对棕榈树与菩提树的部分很难理解,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合作探究一个话题,看看能否在这其中给你满意答案。
(三)合作探究:
同样是面对苦难,同样是去抗争,你怎样去看待菩提树和棕榈树的抗争呢?(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交换看法,最后推选出一个代表谈谈你们的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做一个深度的思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阐释的不同的文化,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预设答案: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现……东方宗教“觉者”是安详的;伊斯兰是倔强、故我的……
点析:学生很容易分别找出菩提和棕榈的各自个性,引导学生把两者对比分析是提高学生整合分析能力的关键。要让他们尝试从课文字里行间把握情感。
五.小结
本文中这些树各有其精神内在,菩提的坚忍,桑树的清朴都值得让我们去反思。希望此生,同学们都会长参天大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活着的时候能给人带来阴凉,即使倒下了也能成为世界栋梁!
六、作业
请尝试从你熟悉的树(比如松树、柳树、杨树……)中任选一样或者两样,描绘它的形象,阐述它的精神意义,以“我愿化作——树”写一个200—300字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