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意思、喜欢阅读、感受阅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出示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师:谁来读读课题?
生:小松树和大松树
师:读的真是太美了,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我会认”。指名读)
师:“我会认”?会认什么?想知道吗?(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
大家还记的上节课中,我们一起认识的生字朋友们吗?今天,他们跑出了课本,来到了我们的电脑上,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
谁来第一个请出他们?(指生说,下面的学生再说两遍)
师:看来这点难不住我们的小朋友,你们可真是识字高手啊,那接下来我们和这些词语宝宝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①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②“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听,今天啊,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戴上小松树的头饰)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把我送回家?请生上来贴图并相应介绍:小松树住在山上
(把大松树的头饰戴在一个同学头上):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谁能把他送回家?
请生上来贴图并相应介绍:大松树住在山下。
2.师:那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说读书要求)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吗?
生:第一自然段。(回答的不完整)
生: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
师:回答的真好,你能给大家读读吗?(出示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大家就会更明白了。(指生加动作读)
(评析:利用贴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做动作的形式练说,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领悟小松树的话,感知小松树的骄傲与不礼貌:
1)师:真好!小松树在山顶上,那你们登过山吗?到山顶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说)
2)想象说话:小松树在山顶看到了:———————————
3)小结。(课件出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是啊!小松树也在山顶上,他看到了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的散步,还看见了远出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你现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4)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会想:我是世界上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个时候,小松树转脸一看,看到了山下的一棵大松树,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
5)多媒体出示第二段文字。
师:谁先来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
师:来!我们大家看着大屏幕再读一下小松树的话,体味一下小松树的语气。(自由读)小松树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生:得意!
你觉得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相机指导(解析“喂”)师:小松树称大松树为“喂”,这样跟大松树说话,可以看出小松树没有礼貌,看不起人,很骄傲。
6)那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小松树的话。
指导朗读,读出骄傲的语气。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鼠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增强体验)
7)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___地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8)指导表演
你能模仿吗?(邀请学生站在凳子上读这句话,感受体会小松树趾高气扬的模样。)
9)你听到了小松树这样对你说话,你是什么心情?
生:生气。
(评析:采用假设的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师:大松树生气了吗?让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出示图)
生:没有生气。
师:老师感到奇怪了,为什么大松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呢?
那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
生:胸怀宽广,心眼大,不计较
(四)大松树不计较,可是有人听不下去了,他是谁?请看第三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摸着小松树的头)
2)(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谁在什么时候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他们为什么要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生:很舒服
生:痒痒的,很温暖
生:感觉……(说不出来了)
师:哎哟,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吧!(生点头)
可见风伯伯像妈 妈 一样温柔,一样和蔼可亲.
②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③师:那他们的语气又是怎样的呢?(生说)那你能读书来那种亲切、和蔼的语气吗?(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话我感觉真舒服啊,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风伯伯啊!
师:风伯伯说“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指的是谁啊?(小松树)那究竟高多少呢?我们来看动画。(演示大松树比小松树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案例(设计和反思)tag: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