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沙漠 湖泊 泥土
金光闪闪 波光粼粼 黑黝黝
干死 淹死 茁壮成长
自以为是 得意忘形 脚踏实地
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一篇童话故事,以优美的语言叙述了一个道理,不要被事物美丽的表面所迷惑,同时也讲述了一个自然常识,像蒲公英这类植物在泥土里才能茁壮成长。
童话故事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学起来也最容易,只要把故事读透,故事内容便都能明确!只要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点播引导,学生们基本能明白其中的小哲理,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想想、说说、读读来感悟这个哲理。
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在通过各种形式朗读太阳公公嘱咐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象说话:这两颗小种子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太阳公公看到这一幕时,他会眼睁睁袖手旁观吗?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这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种子?在劝告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前面太阳公公所说的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接着又问:如果你是蒲公英种子,你做什么样的选择呢?学生们结合太阳公公的嘱咐,有条有理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学生们在说的同时也已经初步明白了文中所要表达的蕴意。
最后,针对课文所写的结局,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些蒲公英种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积极的思维和互动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
不过,在学生学习两颗小种子不听劝告时,还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最后那两颗种子一颗干死,一颗淹死,那这两颗自作主张的种子临终时有没有明白太阳公公的劝告呢?应该让学生想象它们在临终前的想法,说出那两颗种子的后悔,也令他们自己感悟到自作主张的后果。另外在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两颗怎样的小种子时,感觉很生硬,像是灌输给他们的,而不是他们自己体会到的。这一部分如何处理引导,还请各位老师支招,多提宝贵意见。
《蒲公英》教学后记
蒲公英》的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抓住“洁白”、“可爱”、“绒球”、“小降落伞”等描写性状的词语,引导学生想像成熟的蒲公英种子脱离母亲的怀抱后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向广阔地的愉快心情。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练说蒲公英种子的不同态度,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使读、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抓住“早已干死”、“早已淹死”、“茁壮成长”、“竞相开放”等词语,引导学生从两种命运的对比中,体会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并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两颗小种子命运的悲惨,感受太阳公公还有深刻道理的话。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朗读和复述是课后的一个重要练习设计,另一个关于写的练习内容是写字和抄写词语。可见,教科书编者的用意就是要突出语文的本质,也是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即读读写写。所以,在安排教学环节时,我们一定要把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让他们去充分地结束课文,在语言实践中去感知、领悟,去受到熏陶教育。
tag: 蒲公英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