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交流课)与反思
教材分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课文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诗。
学情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已经接触过,但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缘由却不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故事短文与古诗对照起来阅读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要通过反复指导朗读,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诗中所表达的思亲之情学生一定也曾有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扶老携幼”“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初步理解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引入佳节 谈话引入我国的传统节日,背一背我们以前背过的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
2、引入课题,板题,解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读,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 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练吧。
佳节 重阳节 思念 兄弟 回忆 异乡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
3、谁来当当小老师?
4、指名读,开火车读。
5、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7、最后一小节是王维写的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齐读)
出示: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8、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应该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把课题读一遍。(齐读)
9、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你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吗?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用括号划下你读懂的句子。(生自由读,教师指导)
10、都画好了吗?这首诗能读懂吗?谁来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11、 再读一遍。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过渡:这首诗写的好,文章也很生动,尤其是兴高采烈啊,扶老携幼啊,还有一些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你们用波浪线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12、 画好的同学,就找你的好朋友读读吧。
13、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4、 好了,同学们都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么你们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呢?在你不懂的地方画上小问号吧!(指名说不懂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仔细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动手画一画。
2、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当中,什么结构的字比较多?(左右结构)出示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我们要注意什么(要摆好左右之间的关系)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思念家乡或思念亲人的诗歌。
2、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反思:按照学校教研组的安排,这周是我上公开课。于是我认真的备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我深深的体会到准备的过程是非常折磨人的。上完课后我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反思自己的教学又有很多遗憾,特别是没有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目标没有完成,自己学生的现状使我在教学中只实现了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这就是我们在备课时容易犯的错误只备文本,没有备自己的学生。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一课时的内容安排太多,四十分钟的课堂完成不了制定的教学任务。如果现在让我重新确立这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话。我会制定这样的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构成的词语。(因为字词教学是语文的基础);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关键);3、初步理解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下文的感情读文奠定基础)。
每次上公开课,我都有很大的收获,今天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备课只专研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否则,你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交流课)与反思
tag: 教学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