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年秋公开课《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课堂伊始,纪老师就用指读词语的方式来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们读字读词准确流利,发音到位。三年级的第二课时学习还是要以字词的复习来导入学习,读准字音是项基础而重要的任务,而这堂课中这个环节完成得很出色,这是个良好的开头。而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学生们读书流利且富有感情,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本堂课中就不需要再多花时间来纠正学生字音,让他们练习朗读。并且在他们这么熟悉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理解课文,就不难了。
二、段的学习方法教授到位
三年级的教学要求明显比一、二年级有进一步的提高,篇章的学习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个新的起点,所以教学起来是个困难,但这并不构成纪老师上课的困难。在教学第四段的时候,纪老师先让学生读全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个问题是低坡,学生通过思考大致能得出是围绕“原野热闹非凡”来写的。然后纪老师让学生划下这一句,渗透了“中心句”这一概念。这个过程是教授学生找中心句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然后纪老师又让学生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这个环节一来是完成课后第5题的练习,二来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段的能力,教学得步步踏实,使得学生能步步紧跟。
三、板书清晰,巧妙归纳主题
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晰,除去头尾,2-4段是写北大荒的风景优美,第5段是写北大荒的物产丰富。课文学完,教师的板书写完,但此时纪老师的训练还没有完。老师让学生看着板书上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这个训练在我看来有两点作用:第一,总结板书,归纳主题,让学生观察板书,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且学会用一句话来归纳课文;第二,渗透关联词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年级的语言训练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随意说一句话,只要没有语病就好,而是应该有章有法。纪老师把关联词一渗透,学生马上有抓手。
这堂课给我的启示颇多。总的来说,我认为,三年级的教学需要以基础为主,紧抓不放,同时要详讲知识、细品语言,在此基础上扎实地训练孩子们的说话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所收获。
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同学们明确课文结构,对课文整体把握,明确作者是从“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物产丰富”几方面来写的。然后纪老师把重点放在“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上来。文中出现了好多表示色彩的词语,这些同学们还是比较陌生的,纪老师通过许多图画和讲解让学生去体会,在结合画面认识了这种颜色后,纪老师还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问学生,“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颜色?”针对这几种色彩,让学生们再说一说,你还知道其他的色彩吗?这样不公让学生体会到了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美不胜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第三段时,纪老师先带着同学们概括出小河的清美,再让学生通过“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明镜一样“来感受小河的”清澈见底,教师范读,再指名读直到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美为止。 梁静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文章,课文语言优美、脉络清晰,是一篇美文。所以本课的教学应该在学生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并由此进一步感悟到北大荒的美。纪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较好地采用了“读”这个教学方法;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有个别读、齐读、默读等等,学生既不感觉枯燥又在朗读过程中充分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美,尤其是默读的训练是中年级段的新要求,这堂课上老师有较多的指导,相信这也是学生的一个新收获。课堂上,纪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同时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选择文本中有价值的、关键的词语、句子,采取“抽丝剥茧”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指导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地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吴敬安
纪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朴实的课堂总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听了她执教的《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同样感受颇多。
一、准备工作充分
课堂伊始,老师就用指读词语的方式来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们读字读词准确流利,发音到位。三年级的第二课时学习还是要以字词的复习来导入学习,读准字音是项基础而重要的任务,而这堂课中这个环节完成得很出色,这是个良好的开头。
二、段的学习方法教授到位
三年级的教学要求明显比一、二年级有进一步的提高,篇章的学习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个新的起点,所以教学起来是个困难,但这并不构成纪老师上课的困难。在教学第四段的时候,纪老师先让学生读全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个问题是低坡,学生通过思考大致能得出是围绕“原野热闹非凡”来写的。然后纪老师让学生划下这一句,渗透了“中心句”这一概念。这个过程是教授学生找中心句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然后纪老师又让学生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这个环节一来是完成课后第5题的练习,二来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段的能力,教学得步步踏实,使得学生能步步紧跟。
三、板书清晰,巧妙归纳主题
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晰,除去头尾,2-4段是写北大荒的风景优美,第5段是写北大荒的物产丰富。课文学完,教师的板书写完,但此时纪老师的训练还没有完。老师让学生看着板书上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用上“不但……而且……”来赞美一下北大荒。这个训练在我看来有两点作用:第一,总结板书,归纳主题,让学生观察板书,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且学会用一句话来归纳课文;第二,渗透关联词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年级的语言训练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随意说一句话,只要没有语病就好,而是应该有章有法。纪老师把关联词一渗透,学生马上有抓手。并且还能用于以后的写话训练中。
这堂课给我的启示颇多。总的来说,我认为,二年级的教学需要以基础为主,紧抓不放,同时要详讲知识、细品语言,在此基础上扎实地训练孩子们的说话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所收获。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
听了这节课我觉得在教学有这样两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一、借助多媒体图画,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的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教学时,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了蓝蓝的天空,当学生读好了流云变换的句子时,老师说,老师要变魔术啦,接着,又展现了流云,同学们惊奇地喊着:哇,一道银灰,一道血红,一道绛紫,真好看啊!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了颜色,读好了这一段文字。
二、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读懂、读好课文。
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惬意欢快的逆水而游。精读时,纪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出现,使我们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这时,纪老师说,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来读好这句话呢?学生读后,纪老师的评语是:哦,你真是一条快活的小鱼。再读句子时,请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放小电影,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感悟、体验,从而读懂读好句子。
纪老师的课上的游刃有余,收放自如,重点突出,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在讲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纪老师采用的以读为经、以悟为纬的教学方法,十分适合本篇课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老师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
同时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选择文本中有价值的、关键的词语、句子,采取“抽丝剥茧”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接着指导朗读,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
二、课堂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层层递进,以一条主线“作者介绍了北大荒的哪些景物?哪里最美?”贯穿课堂,重点突出,脱繁就简。
三、我最欣赏纪老师对第四段的处理,“你能从这一段中听到声音吗”这样的问题设计巧妙,而且切中本段的难点,这样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热闹非凡”一词的理解,不生搬硬套,符合新课标“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
四、在理解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描写“小河“一段的课文时,老师的引导多了一些情感体验,少了一些理性理解,比较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017年秋公开课《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