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教学案例:《拉萨的天空》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吗?那是讲的哪儿的秋天(生答北大荒)今天老师领你们去西藏的拉萨领略那儿美丽的景色吧!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有什么疑问呢?(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才能找到答案呢?(读书)
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从课文中去找到你们想知道的知识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
2、同位互读互相纠正错误。
3、出示本课生词:湛蓝、透亮、纯净、映衬、雄伟、壮丽、圣地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齐读
4、同学们词语都读的很好了,那把它们放入课文中能否把课文读流利呢?
三、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1、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
2、请同学们把自然段标上序号。
四、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1、指名说出拉萨的天空的特点。(很蓝、很美)
2、请同学找出描写拉萨的天空的特点的段落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大家听。
(生读1——4自然段)
3、生读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
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1)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
(2)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4、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说说,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纯净、明洁
(2)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读。
(3)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
离天空很近
(4)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5)谁带大家掬一捧蓝天洗脸?指名读。
(6)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5、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4)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7、第五自然段
(1)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2)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为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圣地的窗帘呢?
五、老师小结
把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板书设计:
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让人神往
,精彩教学案例:《拉萨的天空》
tag: 教学 拉萨 天空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