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祖桂
从刚踏上三尺讲台,我一直从事的是数学教学工作,今年才学习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当我拿到四年级的语文课本时就被《第一次抱母亲》这个课题吸引了,我在想:“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是为了什么?母亲又有什么感受?”带着这些问题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篇课文。我决定将本课作为我这一学期的汇报课,选择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充分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以体现感恩教育。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读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着如何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学生,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结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接受并与我一同产生共鸣。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我播放了由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歌曲中,歌词很感人,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当歌曲演唱到高潮处时,我将音乐停下来,设置悬念:“歌曲中赞颂的是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说说为什么。交流完后,继续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欣赏结束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这首歌后,最想对母亲说什么。接着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小组合作,读中感悟
为了让学生能从读中感受到母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揭示课题后,我进行了配乐朗读。当音乐响起,我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我发现在我的感染下,学生们的眼神变了,抓住契机,我马上让学生寻找最让自己受感动的语句进行朗读。紧接着,我请学生站起来个别读,学生们情绪盎然,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都想展示自己的风采。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其他的学生当听众,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虽然我们还没有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但学生们个个读得抑扬顿挫,对母亲的理解已经上升了一个高度。
三、情感迁移,升华主题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懂得回报母爱。”我觉得这里的母亲不仅指文中作者的母亲,而更应该是生活中自己的母亲。于是,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两项特殊的作业:
一是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二是帮妈妈洗一次脚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爱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同时,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第一次和无数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引伸出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透过重点词,让学生看到了课内的话,还看到了课外的话,拓展了思维的空间。
我是语文教学战线上的一名新兵,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切身体会到:要想吃透课文,教好语文,就要先被课文感动,才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白银区麻林坪小学)
,让爱在实践中升华——《第一次抱母亲》教后记
tag: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