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池上》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优秀的诗歌作品中小学生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灵秀,体悟人与物的和谐美妙,感受人类心灵的质朴圣洁。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如能从小能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更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因此,在小学阶段如何落实好学习古诗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池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21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提倡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体现各方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特色。
[教学案例]
一、语言交流,丰富积累。
齐读课题,简介白居易。
幻灯出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有奖背诵,激发兴趣
学生交流积累的白居易的诗(奖励智慧叶)
三、过渡导入,尊重选择
1、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的一首描写乡村儿童的诗歌《池上》。听课文录音。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幻灯出示诗句(略)
2、你们想怎样学这首古诗?(让学生各抒己见)
四、指导方法,领悟诗情
1、引导学生四人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师指导学法,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幻灯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a.读一读诗句(商量读的方法)
b.说一说诗意(互相启发、补充)
c.品一品诗眼(找出诗中你最欣赏的字或词,说说原因)
d.背一背古诗(试着背诵,声情并茂)
e.悟一悟诗境(看看插图,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描述)
2、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小组成员可任选其中一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想读一起读(a),想说自由说(b、c
、e),能背一起背(d))(奖励智慧果)
3、师补充说明。
(1)重点字“解”的理解:知道、懂得。
(2)简单介绍诗所表达的情景: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蓬。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得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4、师生共同质疑
(1)学生质疑
(2)(机动)教师提问:白居易为什么把一个“偷采白莲”的小娃写进诗里?(借这一问引导学生把握诗所表达的中心。)
(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乡村孩子的天真可爱、童真童趣和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5、请你们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生各抒己见,师总结,指导语气(一、二句读出孩子的天真顽皮,三、四句读出景色之美。)
五、拓展练习,陶冶情感
1、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来分组学习以下两首新诗:
所 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袁枚 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幻灯出示(配乐)
tag: 教学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