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备课及教学反思 激流勇进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 戳穿 腮帮 俸禄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
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
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教学反思】
这三则成语故事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学生感觉没有难度。针对这一实际情
况,我在课堂上安排了表演环节,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而对于故事所蕴含的寓义,学生
的理解仅停留在字典上的解释。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
别是《画龙点睛》,有些学生的理解甚至出现了偏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
累。
,《成语故事》备课及教学反思 激流勇进
tag: 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