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谈

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谈

11-07 15:31:22   浏览次数:412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谈,

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谈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是习惯篇9《随时使用工具书》的延续和深化。
课题中“拦路虎”这个对生字形象的比喻,不仅准确地概括出生字对我们

阅读的危害,而且让人一看就生“愿读”之心。
第一自然段,除了对“拦路虎”做出解释外,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象:

不少同学读书爱放(或者说“绕”更恰当)“拦路虎”。接着第二段紧接

着为我们指出这样做的坏处。读错字音,误解字义。这两段连接紧密,组

成了课文的前半部分。中心意思是告诉大家,“拦路虎”危害巨大,不容

小觑。
第三段第四段组成了课文的后半部分。如果说前面是给我们提出问题的话

,那么,这里就是解决问题了。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查字典

,这是解决“拦路虎”最有效的武器。根据读书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同的情

况,我们还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有的可以直接去查,写在自己的书页空白

处;有的为了不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兴趣,也可以把生字圈下来,待会儿再

查。有的生字查一遍两遍就记住了;而有的生字,必须勤查字典,反复记

忆,直至生变成熟。
由此看来,本文要告诉大家的实际上还是一个有关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学

本课,老师要准确把握自读教材的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把“自读权”还给

学生。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本文的结构并不复杂,意思相对

而言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读,明白文章的含义是不难的,难的是如何养

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老师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并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

问的。他的主要任务是 “导”,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提

炼,帮助学生尽快地突破重难点。在习惯的养成方面,教师的任务更多的

侧重于“督”,监督学生带字典,查字典。有耐心有恒心。慢慢地习惯也

就养成了。

教学片断设计
 一、汇报自学情况:
1、本文中的“拦路虎” 指的是什么?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 要有耐心。
   (二)、 要有恒心。
二、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

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读着这个感受,蓦然想起二年级学过的《青蛙看海》。面对看海途中遇到

的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青蛙都一个一个的战胜了,最终实现了自

己看海的愿望。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是习惯!

理解故事 分析形象 揭示寓意
——《伊索寓言》教学谈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

作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句话中,至少告诉我们寓言的特点有

二:其一、寓言故事大多是虚构的,主要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伊索寓言》中动物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二、讲故事是为了明道理,且以讽

喻为多。
中国和外国都有寓言,前文所学的《成语故事》里面的自相矛盾,滥竽充

数,画龙点睛的来源都是寓言。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还是《伊索寓言

》。著名作家张远山曾对中外寓言做过一个比较。“读惯先秦寓言的中国

人,初次读到《伊索寓言》是要惊讶的,因为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

式。先秦寓言冷峻而酷刻,《伊索寓言》热烈而宽厚;先秦寓言是老于世

故的,《伊索寓言》是极富童趣的。《伊索寓言》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后

世的欧洲童话及其表现形式,而先秦寓言却没有催生反而抑制了中国童话

的萌芽——中国没有童话。”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成语故事》《伊索寓言

》正是对中外两类寓言的例证。
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对寓意的揭示,而寓意的揭示又离不开对故事的理解。
先看《狐狸和葡萄》,故事虽然浅显但是寓意深刻。葡萄到底酸不酸?是

解读这篇故事的突破口。葡萄酸不酸呢?当然不酸。因为文中说得明白是

“成熟”的葡萄。那么狐狸知道吗?当然知道,你看它“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如果酸,聪明的狐狸还会这样做吗?这样

看来,葡萄一定是甜的。哈哈,这就怪了。既然葡萄不酸,为什么狐狸要

说它是酸的呢?让学生仔细阅读这篇短文。不难发现这都是因为想尽了各

种办法都够不到葡萄白费了气力,感到“无望”了。一个“只好”把狐狸

真正的心态暴露了出来。无奈的转身,“边走边回头”,依依难舍。这几

个词语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狐狸的外在动作、语言和神态,还准确地揭露

出狐狸的真实心态。失望,无奈,自欺欺人,用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谎

话来欺骗自己和别人。真是可笑。至此,寓意的揭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读《牧童和狼》,抓住前后两次大叫“狼来了!”的不同,进行情感对

比是这篇短文的主线。前一个是大叫,后一个是慌忙大叫。虽然只多了一

个词语“慌忙”,但是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情感。前者是为了骗人玩,后

者是真正的遇到了恐慌被“吓坏了”,期待别人的帮助,甚至都喊破了喉

咙。可是没人去帮助他。这是为什么呢?前后对比,就会明白假话说多了

,真话也就被别人当成假话了。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
《蝉和狐狸》的教育意义似乎更大。因为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聪明

人,如何防止被骗。 “聪明”是这个故事的核心词汇。文中蝉的聪明表现

在哪里呢?我觉得最少有这样四点:第一,蝉机敏,会察觉。面对狐狸的

“赞叹”,没有像被狐狸骗走口中肉的乌鸦那样飘飘然。而是冷静地听出

话里的“猫腻”——歌喉的欣赏完全可以远距离的去听,为什么非要下来

近距离见识一下呢?肯定是个“圈套”。真是一只听觉敏锐,头脑冷静的

蝉。第二,蝉谨慎,知试探。为了印证自己的假设,它扔下一片树叶进行

求证,结果狐狸上了当。第三,蝉睿智,善分析。从看到狐狸的粪便中有

蝉的翅膀,就推测出这只狐狸一定是吃过蝉的,因而保持戒心、提高了警

惕。从别人的灾难中能够吸取教训的人就是聪明人。最后,我还想补充一

点,蝉的聪明还表现在它的“客气”上。面对如此凶恶卑鄙的狐狸,蝉并

没有在揭穿它的谎言之后,破口大骂。而是“客气”的称呼狐狸为“朋友

”并以调侃的语气指出狐狸是“大错而特错了”。尽管这个朋友包含更多

的是讽刺的意味。但是蝉这样说了,也算是给狐狸留了一个台阶。聪明的

蝉,是知道 “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的道理的。这样的“外

交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

面对要吃自己的狐狸,在生死一线之间,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这样的蝉

,可谓真聪明也。
纵观全文的三则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都和

“谎言欺骗”有关。只不过三篇各有其侧重,《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吃

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主要是骗自己,危害的程度相对而言较低;《牧

[1] [2]  下一页

,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谈
《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谈》相关文章

tag: 教学  拦路虎  查字典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