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蝉和狐狸》之我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来以其特有的智慧和艺术
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由于该则伊所索寓言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
说浅显易懂。所以我在备课时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到“浅文深教”
。 如何使浅显易懂的故事不“小”不浅“,而“变厚”“变重”,从而达
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 教故事内容时,我没有从头至尾头头是道的枯燥分析,而是围绕
一个大问题:蝉的聪明体现在哪里,让学生找句子,谈感悟。但是如果如
果到此为止的话,那是浅显的,仅仅停留在了语言文字的表面。所以,为
了让学生学会更深刻的思考,我就将突破口放在对人物角色内心的揣摩上
。比如让从“察觉”一词中让学生展开想象蝉听了狐狸的话之后的思考过
程。这既是对内容的深剖,又是对学生进行缜密思维的训练。这样,学生
对蝉聪明的理解就更全面深刻了。
二、运用比较教学,加深理解。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
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所以,
我觉得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完全应该可以展现出比较教学的魅力。就这则
寓言故事而言,首先我是将人物角色上进行比较:比如蝉的“聪明”与狐
狸的“狡猾”的对比,蝉的“聪明”与乌鸦的“愚笨”进行比较。比较时
主要通过对这些角色的语言进行品读体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人物心理的
异同、品质的异同、为人处事的异同。比较,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
括的桥梁。通过比较,对人物形象印象就会更饱满丰富,留给学生的印象
也就更深刻。
其次是故事内容上的比较:为此,我引入一个动画故事《狐狸和乌鸦》与
本文进行比较。通过讨论“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 《蝉和
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这一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的道
理。寓言所揭示的寓意便水道渠成了。这里,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
那就是用成语来概括寓意,我觉得这既可以激活学生平时成语的积累与运
用,也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
三、学习写法,拓展延伸。
我认为所有的语文教学成果都得落实到学生的表达上。所以,我在课堂上
让学生试着写了一段对话。对话的内容也是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相关的,这
既是一种对所学知识巩固与运用,也是一种当场的反馈。 当然,任何
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教学方法之间,甚至很难
有优劣之分。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凡是能让学生得到实益的就是好的
方法,而不在于用什么形式。”怎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实益”呢?这才是
问题的关键。浅文可以深教,深文可以浅教,长文可以短教,短文也可以
细教。总之,教师要根据所教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只有辩证施教,才能克服千课一式、千人一面的程式化的弊端,使语文教
学虎虎生气。
,教《蝉和狐狸》之我见
tag: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