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黄鹤楼送别》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抛开备课讲课的因素,我觉得把它作为一篇美文来欣赏,也是耐人咀嚼的。
首先从题目《黄鹤楼送别》来看,我们就已经知道以下信息:文章主要讲的是李白为孟浩然在黄鹤楼上送别的故事。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情,但其中却有很多非凡的因素:首先地点上,是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上,因为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景色自然不一般,
况且还有这么多的文人骚客留下的墨宝,在这里送别,感觉自然非同一般。其次是人物,送和被送的都是流芳百世的大诗人,诗人之间的情意
不见得比一般人要高贵,但诗人把这种情意通过精彩到位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倒是我们一般人不得不佩服的。最后是送别的结果,诗人在感情
波动之后,最直接和最珍贵的结果就是产生脍炙人口的诗篇,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经得起任何推敲的第一流
作品,自然使这次送别显得不同凡响了。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还是钻进文本去看看吧。
第一自然段,“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与所有叙事文一样,交代了文章四
要素,但这一段的作用不仅于此,还进行了情感和语言风格的铺垫,四字词语的频繁运用,使语言具有音韵上的美感,最后一个词“饯行”虽
然意思与“送别”差不多,但“饯行”是设酒食送行,一是更显隆重,而是“行”为上声,更能体现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使读者愈加向往的那
个诗意时代!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继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离别时不舍的情感氛围。黄鹤楼因为“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既面对长江,而
且地势很高,所以视野开阔,所看到的景色“蓝天白云”和“江上景色”自然分外壮美,为接下来的分别和李白写下诗篇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
角和感受平台。我想,此时两位诗人心里的慨自然良多,却又无从说起,也不愿说起。
第三自然段说的是两位诗人告别时的情景。从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
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中,我们可以知道,在李白眼中,孟浩然是一个相当有魅力、而且让李白非常仰慕的诗人,所以文章中
李白所说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虽然不见得与历
史完全相符,但也合情合理,情真意切。而孟浩然的回答更让人动容,他先是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后,我们虽
然“暂时”分别了,(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这里,首先我觉得加上“但”更利于顺畅地表达情感,而且“虽然…
…但是……”本来就是固定搭配。其次,分别是“暂时”的,而两人的情意却是“永世不绝”,如此有限和无穷一对比,真的是让人感动。两
人除了通过言语表达情感,还有一个古人描绘分别场景时很重要的道具——酒,酒乃好东西,满酒敬人更是一种表示尊敬的行为,李白举杯饯
别,孟浩然一饮而尽,两方都很有面子,同时也表现了两个人良好的友谊。
第四自然段,讲的是孟浩然登船远去,李白依依不舍。这里继续秉承了文章一、二自然段的风格,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大量四字叠音词的运用
,营造了诗意般的语境。先从李白的视角出发,由近处的“江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然后视线慢慢地拉长——友人的船变成一片孤帆
“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再从旁观的角度出发,近处“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及至远景“一江春水浩浩荡
荡地流向天边……”镜头拉伸至无限远,读者的想象空间也扩展至无限大。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高潮。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是因为诗人的情感经过离别前的酝酿和离别时的升华,在这个友人远去、一人独
处、无限惆怅的时刻到达了顶点,终于喷薄而出了!“随即吟出”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诗人并没有为写这首诗而苦心经营、煞费苦心,而是
“随即吟出”。“随即”有即兴的意思,而“吟出”让人感觉非常地流畅自然,仿佛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自己蹦到诗人嘴边的。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从文章的总体看,作者着力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情感氛围,做得非常成功;在语言和意境上也使人感觉到一种古典美,使得我们对于《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总是在别人的文章里偷师,“幸福,不仅在于取得,还应在于奉献。”第一次“奉献”,望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箭石棋子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黄鹤楼送别》赏析
tag: 黄鹤楼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