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巩固课)
责任编辑:马伯岭 审核: 审批:
一、学习目标
⑴知识目标①明确同义词(近义词)的概念与分类。
②弄清同义词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能力目标: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⑶情感目标:把握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感悟汉语词汇的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二、学习内容:①同义词概念 同义词类型 同义词差别的主要表现
②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及训练
三、学习方法:比较 归纳 探究
四、问题导学 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你举例具体说明。
2.同义词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请你举例具体阐释。
3.既然正确使用同义词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那么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请你结合例子加以阐释说明。
五、高考链接
(一)考点释义: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正确使用词语”是指根据提供的语境(句子或语段),辨析并选用恰当的词语,或判别某些词语使用得是否正确。“词语”主要是实词、虚词和成语。词语的使用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包括上下文和情境两个方面。上下文是语言自身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它对语义起着限制、解释作用,使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语义。情境,一般指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性格、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它对词语的选用有制约作用,在不同的情境中适用的词语也不同。所以词语使用得是否正确,就不仅与词语本身的意义有关,还与语境中的逻辑因素、语体因素、修辞因素以及语句的呼应等密切相关。
(二)各小组快速查字典,完成各题。(每两组一题,看谁讲解得更精彩)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1999年全国卷)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存财产,以防有人借改革之机 国家资财。
②去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多数地区乱收费的发展势头得到 。
③最初,巴黎只是塞纳河中间的一个小岛,后来 向塞纳河两岸发展而成为一个大城市。
A.鲸吞 遏止 逐步 B.侵吞 遏制 逐渐
C.侵吞 遏制 逐渐 D.鲸吞 遏止 逐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
②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④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A.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B.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C.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D.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1996年全国卷)
【方法小结】
学习方法:一要重视词语的积累。除了掌握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词语外,应该随时摘录并定时整理平时阅读中,尤其是报刊杂志中出现的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词语。二要加强语境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词语换用和同义词辨析。换用和辨析必须探寻词义和上下文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地增强语境意识。三要注重实际运用。除了在平时说话、作文中注意正确运用词语外,还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遣词造句的专项练习。遣词造句的专项训练不同于平时说话作文中的词语运用,它目标明确,内容集中,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审题要领:主要是审明试题的类型,以便迅速有效地把握选项的特点和确定解题的方法。词语运用的考核在每年高考卷中都会有类型不同的三到四道题,有虚、实词和成语的选词填空题,词语使用的正误判断题等。不同的类型,往往在题干的表述上有所反映,比如用“最恰当的一组是”来表述的常是辨析型的试题,而以“使用正确的一句是”来表达的是正误判别类的题目。 类型不同,给出的选项和语境也不同,解题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来说,辨析型试题所涉及的语境大,往往要把几个近义词语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语境)中去比较;正误判别型试题,给出的句子完全不一样,没有可比性,须从本句所提供的语境出发考虑其用词的正误。
解题步骤:
①审读题干,确定试题类型。
②分析选项,确定词语含义。辨析型试题,都提供同义词或近义词选项,采用选词填空的形式,这类题要从辨析这些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异入手,能准确把握住同中之异,就容易抓住解题的要害。正误判别类,一般都给出加点词,或特别指明句中含有成语,这类题必须分析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③结合语境,确认正确答案。无论是以辨析为主还是以判别正误为主,都离不开选项所给出的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明确语境对语义的限制和补充解释作用以判定词语运用的合理性。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有了上下文,“不通”的可以变“通”,不合理的可以变合理。
六、达标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划线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一般庙宇里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 美的,又不象中国人。
②诗人是怀着一种丰收的喜悦的 来进行景物描写的,所以全诗充满了赞美的情调。
③“生存教育”的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数十个国家的教育进行考察后 提出的。
A.偶然 心情 慎重 B.偶尔 心情 郑重
C.偶尔 心绪 慎重 D.偶然 心绪 郑重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3.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tag: 同义词 ,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语言文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