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语言文字应用《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教学设计3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教学设计3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918  栏目:语言文字应用
标签:语言文字应用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教学设计3,
乾嘉诗坛讲究温柔敦厚,沈德潜“格调”说大行于世。然黄仲则独持性灵,自成一格,诗句中感情色彩非常浓郁。如传诵一时的名句“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笔致旖旎,写尽相思之苦。特别是他追忆少年时恋情的《绮怀》诗,写得缠绵悱恻,刻骨铭心,如第十四首:“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颔联两句,堪称千古绝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黄仲则遗诗甚多,有《两当轩集》传世,然世易时移,其文采风华竟渐不为世人所知。
观其诗作,多为抒发穷愁愤慨之情。如《别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写其从幕离家时的情景,读来催人泪下。再如《都门秋思》第三首:“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尾联二句,写尽寒士悲酸,当时身居巡抚的毕秋帆读至此,竟夜不成寐,瞿秋白也有“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之叹。黄仲则才高自恃,不平则鸣,笔调凄怆,直抒胸臆,多有激愤语。典型如《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傲世嫉俗,悲歌慷慨,抒尽胸中孤愤之气。 要懂得所咏之“物”怎样才能达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咏物诗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达到神似就比较难了。

  以绘画打个比方,同是画人物肖像,一般的画匠只能达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画家才能达到神似,把人物画得活灵活现,富有神韵,画龙点睛这一成语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就拿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来说,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翻译: 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瓣烦刻间已飘飞满地。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募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漫兴(其五)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这是漫兴九首中的第五首,寄托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不满及自己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都说春江景物美不胜收,而暮春将尽,怎么会不让人伤感呢?拄着拐杖在江边漫步,站在芳洲上了望四周。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只看见柳絮在春风地吹拂下,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飘舞着,还有那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着春江的流水欢快地向远方飘去。


上一页  [1] [2] [3]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教学设计3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教学设计3》相关文章

tag: ,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语言文字应用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