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制作者: 郭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诗通过名字的意象进行动作性地展开,戏剧化地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期待的特点;比较本诗这种直接抒发感情的表达与本单元其余几首诗间接抒发感情的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了解本诗意象的复沓式组合方式,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你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心灵中最美妙的音乐,人们常常爱一个人不说出来而在纸上偷偷涂画那个名字,通过阅读本诗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树立合理、高尚的爱情观。
走近作者 纪弦,1913年生于河北清苑,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祖籍陕西。1933年苏州美专毕业后,到南京举办画展。第二年改行写诗,到上海创办《火山》诗刊。1935年,结识刚从法国归来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晤谈甚欢”。1936年秋,与徐迟、戴望舒合作,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到香港,编辑《国民日报》副刊《新垒》,后入国际通讯社任日文翻译。1945年起启用笔名纪弦。1948年参与组织异端社,出版《异端》诗刊,同年离沪到台湾,任《平言日报》主笔兼副刊《热风》编辑、成功中学国文教师。1951年主编《自立晚报》新诗周刊,创办《诗志》。1953年2月,将《诗志》改办为《现代诗》季刊,提倡新现代主义。1956年,发起成立现代派诗社,被称为台湾现代派诗人的“旗手”。1976年底移居美国,常住加州,著有诗集《行过之生命》《飞扬的时代》《无人岛》《五八诗草》《摘星的少年》《槟榔树》(甲、乙、丙、丁、戊五集)等。诗歌评论集《纪弦诗论》《纪弦论现代诗》等。《你的名字》1952年作于台北,最先入选《槟榔树甲集》,台湾现代诗社1967年版。
【原文】①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②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 // ③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 ④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⑤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大家诵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直白的爱情诗。是一首很有新意的爱情诗。诗人没有吟咏爱情的崇高和坚贞,没有描述爱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没有表现初恋的甜蜜与焦灼,更没有赞美爱人的美貌和品德,甚至没有出现一个“爱”字,而巧妙地选取为人所忽视的对方的名字作为吟咏对象,这首诗以“你的名字”为诗题,“你的名字”实则是抒情主人公恋人的化身。
这首诗歌是以什么方式表达爱情的炽烈的?
【明确】为表现对恋人刻骨铭心、难舍难分、念念不忘的缠绵之情,它通过复沓回环手段的使用。在这首诗中将“唤你的名字”作为引子与收束,由实至虚,由醒入梦,浓墨重彩地描绘诗人的梦境。在一首十八行的小诗中连用十五个“你的名字”,首尾两段的重复呼应与大回环,二节与三节之间的近距回环,四节与二节之间的远距回环,使回环成为压倒之势,也可谓“前所未有”,这种手法把缠绵的情思传达得淋漓尽致,不着一个“爱”字,痴爱之情却溢满字里行间,多情又别致,外在诗美与内情运动状态的同构堪称一绝。
这首诗歌的意象表达有什么特点?
【明确】诗人先后用了七个比喻和三个排句来表达自己一泻千里的感情。“你的名字”本是抽象的,将如日、如星、如灯、如钻石、如闪电、如缤纷的火花、如原始森林的燃烧这七个比喻与“你的名字”叠印,你的名字也就幻化成具体的形象——“发光的名字”。
全诗分为五节。
【原文】①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明确】诗的第一节只有两行诗,却写得很深情:“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每夜每夜”都在唤“你的名字”。“唤”而有声,是听觉意象,发自内心,无比深情。“最轻最轻”“轻轻”,叠字的使用,情意绵绵。
【原文】②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 //
【原文】③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
【明确】诗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极富动感。是说“你的名字”“亮起来了”:“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又“写”又“画”,还“梦见”,这些都是视觉意象。名字会“发光”,虽是有点夸张,但梦中倒也合情合理。在诗的第三节里,诗人连用了七个比喻来说明恋人“发光”的名字:“日”“星”“灯”“钻石”“缤纷的火花”“闪电”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烧”,它们同为发光体,而将这些绚丽多姿的形象组合成一个意象“发光的名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
【原文】④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明确】诗的第四节是说“你的名字”“大起来了”:“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啊啊,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来。”这里,意象转换成“生命树”。待“生命树”“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你的名字”也会长大起来,刻着你的名字的生命树正是神圣而伟大的爱情的象征。
【原文】⑤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明确】在诗的第五节里,诗人把情感顺理成章地推向高潮。“你的名字”在抒情主人公的心目中“大起来了”“亮起来了”。结句回应开篇,结构很完整。
读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怎么把握诵读时的声调和情感?
【明确】语速稍慢,声调深沉,情感真挚。
我们请几位同学诵读全诗,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诵读方式最为合适,能够较为贴切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你的名字”是本诗的抒情中心,它是诗人思念的爱人的化身。对这个中心意象,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沉醉与执著?
【明确】①化虚为实:诗人通过“唤”“写”“画”“梦见”“刻”等行为,使得抽象的相思之情具体化。通过这些具体的动作表现出诗人对爱人的日思夜想。
②复沓手法的使用:(我们再次声情并茂地诵读全诗,看看本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则)“你的名字”这一中心意象在诗中多次出现,在反复吟咏中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诗的第一节和第五节反复出现“轻轻”二字,缠绵之情跃然纸上。这些重复并没有累赘之感,反复吟咏爱人的名字,正是表现这份爱的刻骨铭心。
诵读第三节,体会一下,本诗运用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大家讨论一下“日”“星”“灯”“火花”怎么理解。
【明确】对“你的名字”这一中心意象,诗人选取了一系列事物进行比喻,这是博喻的修辞手法。这一组事物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给黑暗中的人带来光明,而且这光明像太阳、星星、钻石一样可以持久,可以永恒。这些比喻的使用充分表现出爱情的拯救力量,以及这一爱情信念的坚贞。
怎么认识本诗的爱情观?
【明确】生命需要爱的滋养,对待爱要珍惜,要让爱人的名字成为你永久的记忆;对待爱要忠诚,让爱成为你一生的执著追求。(开放答案)
,《你的名字》教案2(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tag: 散文 中国 现代诗歌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