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新人教版《孙权劝学》教案1,
时间
参加人员
地点
主备人
课题
15、孙权劝学
教学
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重、难点及考点分析
朗读、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分析对话,体会对话中的情味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
教 学 环 节 安 排
备 注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 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 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不肯就学。这回,孙权又来劝说了 ,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学生自主阅读 课文下注释,并勾画重点文学常识。)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试读课文,勾画疑难字、词、句。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订正。
3、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 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反问语气)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学生单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朗读指导]
注意恰当的句读、停顿。
提示: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
学生展示朗读(提示:要注意人物的身份以及对话中出现的语气词。)
6、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指导翻译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鼓励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们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三、分析对话,体会人物语言中的情味
1、 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 “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 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鲁肃对话,要求尽 量读出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当堂背诵课文
五、课堂 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才识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作
业
布
置
1、熟练背诵本文,认真抄写一遍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
重
难
点
及
考
点
巩
固
性
练
习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 )从 ( )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 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
参考答案:
1 、《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新人教版《孙权劝学》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