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反思
《咏华山》是一首文包诗,诗文共同描述了华山的高大美景。本课重点是对“啊!华山真高哇!”的
品读与感悟及诗与文的对照理解。
在对文的理解上,我在课堂上所用的时间超出了预设。简单的几句话: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
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我设想以总——分——总的
形式提炼、贯穿、总结,可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并不简单。细细思量,还是我预设的不够。心理明白,
却没有形成语言。结果在学生谈感受的时候,我不知如何点评、引导,以致绕了些弯路。
对于古诗的理解,备课时我觉得“举头”、“回首”有一定难度。在他们能够将诗与文对照理解的情
况下,我便抛出这两个词语,前一个几乎是迎刃而解,而后一个就出现了思维障碍。有的说到了“一
首古诗”,更多的则是搞不清楚。
我当时也有些着急,在试上的时候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啊。我反复吟诵后一句古诗,以启发他们,有
几个学生明白了;我又联系前面文中的句子;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现在想想,可以只联系上半句“举头红日近”,寇准是如何看到红日的?那么白云是在什么位置?寇
准怎样才会看到?这样也许就直接地多。
识字写字,是本学期学习的重难点,也是我在教学方面的重难点。有时我觉得思路很清晰,有时却又
混混沌沌。正好,借此几会,也请其他老师给予指教。
虽是一年级,但相对于上学期相比,识字量可谓是猛增。识字教学时,记形与掌握结构的比重各是多
少?这是我的一个疑惑。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较为活跃是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教学中
,我经常让他们说说如何记住这个字,他们喜闻乐见,也经常会使一些难字、繁字变得具体、简单、
形象。
当然,在尝到甜头的同时,我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节课只有40分钟,这样的次数不能太多,否则
课堂任务无法完成。于是,在备课时,我就开始挑选出比较容易出错和难写的字,来发挥他们的特长
。本节课,我教了两个生字,与和齐。教研组评课时,她们觉得学生说得太多,却没有说到如何写好
这个字,反而都是我在说。孩子的想法是很好,但需要老师的调控,否则就会“异想天开”。她们的
意见拓宽了我写字教学的思路,使我在的教学中更加明朗、有重点。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教研组的尹老师、沈老师、于老师、冯老师等,感谢她们细心的点评,从教学
思路、教学方法、课件的设计以及教师语言的规范性等。谢谢她们的帮助!
每次上课都很紧张,但上完后真的感觉自己在成长!
,《咏华山》反思
tag: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