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朗读,在扣住关键词句的同时,并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深化理解。如你从“迎”字中
看出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呢?你能读出这种感受来吗?
同时有几点提出来与杨老师商榷:1.整个教学过程感觉是走过场,尤其是重点部分体悟不到位。从课
题来看,题眼应该是“欢乐”,最快乐是当然就是“泼水”,所以教学重点是“泼水”。而之前的“
准备”与晚上的“余庆”是组成部分,最多算是次重点,因此,把重点与次重点平均使用力量来教学
是不够恰当的。教学时,应该抓重点内容,并且时刻凸现出“欢乐”。怎么做才更好呢?我感觉应该
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语句来真切地体验泼水节的欢乐,要让学生想象,让学生融入其中,读出文字的
温度,读出语言的情趣来。同样道理,板书设计不好,这两条也充分表明了你抓的是非重点。2.媒体
使用要合理要恰当。所谓合理,就是要用出效果来,所谓恰当,就是要用在关键处。不能用录像代替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因此,不可学生没有读文字之前,就急着播放视频。这样的话,就是剥夺了
学生想象的空间。3.要抓好朗读,学生读不到位的时候,一定要指导,一定要范读。这堂课上杨老师
多范读就好了。4.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比如你问学生觉得泼水节怎样,有学生说“狂
欢”,学生理解是深刻的,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住,并在“狂欢”上做文章,再引导学生读好课题,
不是更水到渠成了吗?
当然,上好一堂课的确不容易,大家继续努力吧。
tag: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