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的教学反思
《蚕姑娘》这一篇课文十分有意思,童话的形式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喜欢这样的课文,在教学《蚕姑娘》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上网多方查找资料,浏览优秀老师的教案,但还是觉得不太容易把握。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我又问班级中的小朋友,谁家或亲戚家养蚕的,就带几条蚕过来,可小朋友都摇头,说没有,想想也是,现在的农村里养蚕的少了,学生很少接触到,怎么带领缺乏感性认识的他们,学好这一课呢?怎样化繁为简,让学生喜欢上可爱的蚕宝宝呢?于是我决定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今天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了二(1)(他们的教室有多媒体设备),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小眼放光,唧唧喳喳地热闹起来,我和学生一起兴奋地开始了《蚕姑娘》的学习。
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的图片,学生很快了解了蚕各个时期的特征以及生长过程,2-5小节的重点段落的教学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展开的非常顺利。在直观图片的视觉冲击下,学生的朗读也比以前看着干巴巴的文字入境、入情了许多。不知不觉,下课了,可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脸上写满了不舍,这样能抓住学生心灵的课堂,真好,如果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那该多好啊!
《蚕姑娘》教后反思:
昨天,我们二年级组织了一次小教研,共同执教《蚕姑娘》这篇课文。这样的小教研活动,感觉真是奇妙,我在听了丽丽老师的课后,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重新整理教案,扬长避短,进行执教,果然,收到不错的效果,我希望以后的小教研活动能多举行几次。下面是我的教后反思:
《蚕姑娘》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蛾”的生长变化过程,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传达了有如孩子般的喜爱之情。如此充满情趣的课文,而且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孩子们更乐学、爱学。在上课一开始,我先从谜语开始导入新课:一条小小虫,自己盖新房,躲在新房里,变个飞仙女。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在教本课的重点部分时我把这部分的教法主要用在解答问题上:如蚕的一生要睡几次?是怎样进行变化的?蚕最后是变成了什么样的?还有让学生自己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让大家来解答。这样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课文中有关的答案。自己不明白,在听了别人的解答后,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种解问的方法,可以使多数的学生都动脑想想。在总结中,我抓住一些拟人化的词语,特别是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变成”,黑姑娘变成黄姑娘,变成白姑娘,变成胖姑娘,变成蛾姑娘这些活泼生动的句子,让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知识。明确为什么把蚕当作人来写。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由蚕变成蛾的生长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
,《蚕姑娘》的教学反思
tag: 教学反思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