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种文具【第六次习作训练】
要求: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
2、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重难点:
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
处理方法:
研读例文,弄清介绍顺序;教师引导学生说铅笔,同步板书,归纳写法。
教时:
2
教具:
带有橡皮头的铅笔一杆。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 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文具是不可缺少的好伙伴。
2、打开文具盒,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有哪些文具?
二、 研读例文《铅笔刨刀》:
1. 自读例文,数数共有几句话?
2. 分别说说每句写什么?
第1句:质地 第2句:外形
第3-7句:小房子的名称、主要部件、刨刀用途
第8句:小主人喜欢它
3. 再读例文,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的?
A 用第一人称来写;
B 把铅笔刨刀比做小房子,很生动;
C 很有条理:样子、作用、喜欢。
三、教师示范写文:
1、出示一杆带橡皮头的铅笔。
2、大家议论:
用第一人称可以怎么自我介绍?
3、指名口述,教师点拨、补充、板书习作:
(我是谁?)我是一支普通的铅笔,(多长?)身高大约15厘米,(粗还是细?)苗条的身材,(笔杆上有什么图案或者花纹?)身上有黑白相间的粗细条纹,还印着“中国 上海 中华牌”的汉字及汉语拼音字母。(笔杆的一头有什么?)我的头部包着一圈铁皮,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有什么作用?)我的帽子很特别,软软的,能帮主人擦错别字。(铅笔的另一头有什么?有何用处?)我的脚细细的,露出来的笔心可以帮主人写字、画画。(小主人和铅笔的感情深厚吗?)小主人可喜欢我啦,每次用完都把我装进文具盒里,让我好好休息休息。
四、指导写作:
1、再次打开铅笔盒,选择一件你喜欢的文具。
2、仔细观察,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手摸摸它的质地,欣赏图案及文字,再想想用途。
3、小组交流,自由练说。
4、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抓住文具的突出特点。
5、指名二人口述,教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
第二教时
五、放手试写:
1、把文具外形、结构上的特点、作用写清楚。
2、用第一人称来写,注意语言活泼,把为什么喜欢它的原因交代出来。
3、同桌修改草稿,下评语、打分。
4、教师查阅。
5、各人誊写。
教学反思
习作6要求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能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文具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相当熟悉。但司空见惯的物件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文具太寻常不过,不如玩具对学生有吸引力,要写得比较生动,且有一定具体的内容,并非易事。
指导课上,我在引导同学们研读教材例文时,花了不少时间,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写法上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先写样子,再写作用,最后点出主人的喜爱之情,等等。
因为不放心,也为了进一步降低习作难度,展示整个写作思路,我以一杆普通的带橡皮头的“中华牌”铅笔作道具,一句句点拨,生说我写,学生口述有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提示,自我感觉收效不错。有的学生口述的句子比我预设的要精彩。比如在介绍铅笔一端用来固定橡皮头的铁箍时,开始我只想诱导学生写出“我的头部包着一圈铁皮”这样的句子就行了,结果朱磊同学继续说了“像古代大将军的头盔”一句,联想不可谓不丰富。
遗憾的是,批改完全班习作,我担心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套用教材或我在黑板上范文的语言和结构。范文开头是“我是一杆普通的铅笔”,于是有人写“我是一瓶普通的墨水”、“我是一盒普通的笔芯”,毫无创新可言;范文结尾是:“小主人每次写完字,都把我装进文具盒,让我放松放松”,有人照葫芦画瓢,这么写:“小主人每次擦完错别字,都把我装进书包,让我休息休息” 。思维产生了可怕的定势,语言跳不出陈旧的窠臼,这是不好的苗头。尽管我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小学生习作起点要低,仿写套作是正常的,无须大惊小怪。可像上面仅改动几个字的模仿练笔,读来实在是索然无味。
,苏教版第五册习作:写一种文具【第六次习作训练】tag: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