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2010年秋季公开课)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
(2)引导讨论。
图上马画得好吗?你知道是谁画的?
那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想知道吗?
2、揭题、释题
(1)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划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2、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徐悲鸿志向是什么?为实现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诵读第一、二、三节
1、指名读,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2、为什么励志?
(二)、研读四、五、六节。
徐悲鸿立下了自己的志向,那么他又是怎样立志学画的呢?能不能帮着老师找找应该从哪些段落来学习?
一生回答。
小声读4-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相关句子。
①你想交流哪一个自然段?你能读一读吗?谁还想读?
出示第5段的投影。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能不能说说是从哪个字词中体会出来的?
②赶快带着你的体会自己读一读吧。
③谁能起来读一读吗?
④谁还想交流哪个段落?你能读一读吗?
你读懂了什么?清苦是什么意思?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带着你的体会,自己读读。
(三)、精读第七、八节
A 指名读七、八节。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相机理解“轰动”等词)
B 重点理解“震惊”,思考: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看出外国学生态度改变了?指导朗读。
四、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是对自己,对同学,对徐悲鸿……
2、练说。
3、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1、出示: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
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匈牙利)
请同学们欣赏这一句名言。指名读。这句话表达了裴多菲什么思想?
过渡: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爱国人士,徐悲鸿也是其中的一位。
2、介绍徐悲鸿:徐悲鸿,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尤善画马。他的著名作品《奔马图》 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今天,我们来走近徐悲鸿,学习关于他学画的故事。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板书课题时故意将“励”写成“厉”)理解“厉”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励志”应该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3、学生查字典,理解“励志”的意思。(激励志气,以求有所作为)
齐读课题,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名篇初读,学习生字
1、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它们读准确。
2、出示生字词语,小老师带读、齐读。(疲倦、陈列、承认、震惊 购买 绘画 努力 租借 成绩)
在这些生字词语中,预习时你觉得哪些字难记?你想到好方法吗?
学生说发现、书空、描红。
重点指导书写“倦”“绩”字。
3、二类字你会认吗?(指名读、齐读)
嫉妒、临摹 仰望 礼貌节省 犯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生字大家会读了,也会写了,相信朗读课文难不倒大家。请逐段练读,给自然段编上序号,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
长句指导: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要求学生读长句子时,要注意中间的停顿,不能读破。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4、指名按逻辑段落朗读课文。
5、说说课文大意。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生字书写。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2017年秋季公开课)
tag: 教学 公开课 秋季 徐悲鸿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