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 第二课时

《黄鹤楼送别》教案 第二课时

11-07 15:31:22   浏览次数:755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黄鹤楼送别》教案 第二课时,

《黄鹤楼送别》教案 第二课时

(一)由词入手 初入情感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暮春三月的长江边有哪些美景?

出示:暮春三月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俯临长江 飞檐临空

1、其实,每个词就是一道风景,每一个词就是一个美丽的画面,只要你轻轻地去读一读它,并且用心地

去想一想,就能看到一幅幅别样的风景。

2、学生读一读,然后进行想象、交流:从哪些词里你读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感情诵读。

(设计意图:由词入手,渐入文本;美美读词,初入情感,这些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

做好了铺垫。另外,每个词的背后都有他的意思,引导学生读词,说出理解,无疑引导学生读中有思,

读中有想,有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展开,体现了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二)由点带面 感悟情感

1、就在这伤感而又美丽的烟花三月,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离别总是让人……离别总是让人……那么李

白和孟浩然的心情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从文里找个词。

2、理解依依惜别,换词。

3、那么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呢?请同学们读2-4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抓住

句子中的词语,甚至是标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4、学生静静地默读,边默读边勾画,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文字投影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写出人物的动作,感受到他们的惜别之情。

A、(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

B、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难,他们一别以后要十年后才得以相见,因此,他们的心情此时是什

么样?

C、谁能读出这样的情感?

(2)文字投影2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

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

杯吧!”)

A、(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从这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B、哪些词体会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C、李白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为什么独独对孟浩然这样敬仰?孟浩然何许人也?老师请大家收集了孟浩

然的资料,请交流。

D、当时孟浩然四十岁,李白二十八岁,孟浩然已经诗名远扬,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孟浩

然诗篇誉满天下,他的诗我们学过哪首?

E、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

F、引导学生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

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另外让学生读句子,谈理解,谈感受,引导学生由内而外的表达,扩散了学

生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身心,促进了的学生表达,再通过引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

朗读体会,自然引发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说,说中品中渐渐地沉浸在“依依惜别

”的氛围之中。)

(三)角色表演 融入情感

1、孟浩然年轻的时候,他不愿意为官,他宁愿和青松和白云相伴到老,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崇高人格的孟

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誉满天下的诗篇的孟浩然。怎么能让李白不敬仰呢?

2、谁愿意做做那伤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认为在我们班谁会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3、现在你的朋友孟浩然就要离开黄鹤楼去扬州了,眼看就要开船了,李白终于举起了酒杯…(学生表演

4、学生评后再演

(设计意图:这里的“演”不是装饰,是为了再现话别情境,拉近古近距离,以“演”促读,以评促读

,读中感悟,读中体验,感受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这种“演、评、读”有机结合的方式是学生

喜闻乐见的,会优化教学效果的。)

(四)由图想象 融化情感

1、(出示插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你们看,江边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敛了笑容

,他们在为这对友人的分手而伤感。

2、(音乐起)你们看到柳树了吗?你们觉得柳树好像都怎么样?

你们看到柳树了吗?你们觉得柳树好像怎么样?

那屡屡白云缓缓移动脚步,似乎……

那点点沙鸥来回盘旋,也似乎……

3、(音乐起)不忍离别但是终须别呀。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滚滚的江水带着故人流向远方,但

李白却依然伫立江边,望着一江春水,久久地站在这里,不忍离去,李白此时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文本中的插图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充分利用这一文本资源,引导学生细观画面,那红艳

艳的桃花,在天空盘旋的点点海鸥……在这伤感的烟花三月又该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围绕美景想象,

给景以人的灵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强烈的渲染,学生深受感染,融化在离别的忧伤里,欲罢不能。)

(五)配乐读诗 升华情感

1、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出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大家对这首诗的意思一定有所了解了。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3、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李白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我们中国流传的一段千古佳话,有人把它写成了

一首诗:(音乐起,歌词如下:)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西湖瘦。

希望同学们的友谊也能和李白与孟浩然一样天长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绝。

(设计意图:由乐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调动,同时凄婉惆怅的乐曲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带

入佳境,学生感伤的情怀随之升腾,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伤感的音乐中学生动情地诵,感伤地读,那伤

感的情怀彼此传递,那思念的话语静静地流淌,那动人的真情打动之心灵深处。)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一会儿仰望  一会儿远眺

[1] [2]  下一页

,《黄鹤楼送别》教案 第二课时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