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清平乐 村居》研讨课详细教案以及反思(第二次执教),
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周艳 邮编:2156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三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3、简单了解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词的大概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乐曲,伴动画。
今天,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2、揭题《清平乐 村居》
介绍:这是一首词,古代的词都是合乐歌唱,所以又叫曲。看看老师写的课题,知道老师为什么把“清平乐”和“村居”分开写呢?(清平乐是词牌,村居是题目,从题目中知道,这篇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词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所以我们常把它与唐诗相提并论,称为“唐诗宋词”在宋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词人。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板书:南宋 辛弃疾)
二、初读词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指名朗读,正音
三、 感受“词”《清平乐 村居》和“诗”《村居》的异同
出示古诗《村居》和词《清平乐 村居》
内容:都是描写了乡村生活,所不同的是选取的景不同。
形式上:词分为上片和下片,分别有两个韵脚。
词的句子有长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诵读这两篇古诗文。
四、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描红
2、 认真抄写这篇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导入
1、 揭题,读题
2、 通过题目《村居》,你知道这篇词描绘的是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
1、师范读
2、仔细听老师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象?
学生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展现画面,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理解: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媪:老年夫妇
无赖:顽皮的意思,体现了老夫妇对小儿子的喜爱之情。
重点品读“卧”可以理解为多个动作:趴 躺
相机板书:茅舍清溪图
翁媪相媚图
大儿锄豆图
中儿织笼图
小儿剥莲图
三、描述画面,感受意境
1、这么多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想我们的同学也是各有所好。下面就请我们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展开联想,写下你所看到的和你想到的内容。
2、学生独立写作,交流,点评
师:景美,人更美啊!这是怎样的一家子啊?老师在你们描绘的画面中陶醉了。还有谁也“醉”了
3、 品读“醉”
翁媪醉了,为什么而醉
诗人醉了,为什么而醉
四、介绍创作背景,体会词人的“盼”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时时不忘收复失地的大业。
师: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得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想——
随着学生的交流,板书“盼”
这就是辛弃疾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啊!带着别样的理解,我们再来朗读这首流传千古的《清平乐 村居》
五、 作业
诵读乡村生活组诗
教学思考:
1、 本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设计由点到面,最后回归整体。先让学生去捕捉词中所描绘的人或景,感受各自的特点,这是对文本的比较零碎的感知,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把整篇词演绎成五个画面,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进行描写。学生有了对点的理解之后,对画面的描写还是比较具体的,也发挥了一定的想象力。在学生交流之后,进行一个整体的回归,让学生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子?通过这个问题,来解读词中的一个“醉“字。这其中“写”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但是感觉学生的语言缺少诗情画意,有的用词甚至是破坏了词原有的意境,看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任重而道远。
2、 学法的指导不够到位。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比较注重的是自我的设计,为学生考虑的相应少一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思考“我该怎样教学生?”,而不是“我该如何让学生来学?”这样一来,我觉得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就非常的被动,而且容易陷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当学生的思维达不到我所要求的深度和高度,心里就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有时候会有些暴躁,面对失意的课堂,我就会进一步去思考自己的教案,是不是在哪些地方还有欠缺?提问的方式是不是还有一些不妥等问题。越是在意自己的教案,就越陷入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在课堂上放不开手脚。通过这两次的公开课教学,我想应该改变思维的角度了,应该把自己的视角偏向于学生,多为学生的实际考虑,多想想“我在这堂课上要教会学生哪些方法来学习课文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就会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对于课文内容就会有敏锐的洞察力。我想,到时,灵动的课堂一定会呈现的。(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清平乐 村居》研讨课详细教案以及反思(第二次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