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对姚桂琼老师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评析

对姚桂琼老师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评析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984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对姚桂琼老师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评析,

对姚桂琼老师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评析 
 
 
彭慧勇 发表
 
 
    古诗《寻隐者不遇》是姚桂琼老师代表玉溪市,参加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

二届课堂教学大赛的课,也是其探索总结的“三基四步”教学基本模式的一次全面、成功的教学实践。

该课由于具有很大的尝试性和创新性,比赛时在观摩教师和评委中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争鸣。现就这

堂课的设计和实施谈一些我个人的意见。

第一,古诗《寻隐者不遇》是一首极其简短、极其平淡的五绝,它与贾岛的一贯诗风“选题狭小、用词

奇险”有很大的不一致。之所以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因其具有浅显易懂和具有“师”和“生”(童

)的内容这两点。但恰恰是他的“极其简短”、“极其平淡”、“极其浅显易懂”以及“师与童”的这

些特点和内容,决定了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难度。要在横向的容量上,在纵向的深度上,在古诗词、诗人

、时代历史和文化专业上都把握好,对于一位年轻的教师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

第二,姚老师又一次成功地运用她自己探索总结出的“三基四步”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特别突出了

“三基”中的“基点——生发点”和“四步”中的“精读——感悟”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发展

学生的想象力。从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环节都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探

索和实践。为广大青年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实现自身专业成长,作

出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第三,本课教学思路,简明、清晰,学法指导落实。按“读——诵——想——演——画——唱”的思路和

方法进行教学和学习,既符合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一般规律,又符合

语文学习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初读到精读再到品读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古诗词学习由吟诵到理解

再到意境想象、情感体会和哲理提炼的一般规律。

第四,分析理解、体会感悟都细致入微。姚老师以女教师独有的敏感和细腻,引导学生在“解诗意”和

“想诗境”过程中,对其“声、色、境、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领悟;在“品诗风”过程中,对

其“平白如话、寓问于答、意境幽远”的语言特点及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领悟;在“悟诗

情”过程中,对诗人的情感及其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也进行了细致入

微的分析和领悟。

第五,姚老师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个性鲜明的老师。在该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说是“

新意多多”、“看点多多”。最突出的当数“对意境中声与色的分解和融合”和“诗配乐”两项了。“

对意境中声与色的分解和融合”,教师作了“先分后合”的设计,既可以对“声”和“色”分别进行细

致想象,又可以融合为“境”,再加上一个“情”,不就正好是诗歌完整的“意境”了吗?既新又巧。

“诗配乐”,教师为诗歌自编了一首既简单又优美,古典和民族韵味很浓的曲子,并用云南独有的古老

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伴奏,师生跟唱一遍后就能深情地唱出,师生兴致极高,效果极新极佳。

第六,当然,由于本课自身的难度和师生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现象的差异,教学中也存在两点

不足。一是对诗中“隐者”、“童子”、“师”、“只”、“深”等字词的理解在广度发散和深度挖掘

上都还不够;二是对“不遇”与“遇”哲理的思辨,没有过程,深度也不够。教师只是用了一段导语:

“诗人寻访隐者,结果没有遇到,这本是一件失望的事。可是,因这一件憾事,作者却有感而发,写下

了这千古名诗。从这一意义上说,诗当中还有“理”:有时,憾事也许会变成好事”就带过了,而没有

真正从“不遇而遇”、“不求而得”、“意外收获”、“空灵之美”等哲理上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

和讨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寻隐者不遇》
教 学 设 计
云南省玉溪聂耳小学 姚桂琼


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贾岛的

作品。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

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意境幽远。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城里的孩子,他们相对农村孩子来讲,可以说是“见多识广”,表达欲望强。新课标

倡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因此,教学中,我特

别注意了“三基”中的“基点——生发点”,“四步”中的“精读——感悟”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

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做评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理解古诗,想像体会古诗的“声、色、景、情”。
2.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并通过“想、演、唱”等形式了解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的情与境,从

而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体会诗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教学,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读、诵、想、演、画、唱等方式,了解诗歌特点,体会诗歌内涵,感

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理念:

诗歌的文字很少,所描绘的画面也比较单一。而这,只是诗歌的表象,谁都知道,诗歌有着极其丰富的

内涵。怎样才能透过诗歌的表象,去更好地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体会诗中情、感悟诗中理呢?如

果我们把教学定格在那较少的文字、较单一的画面中,去就文说文,就景说景,那是很难实现的。诗歌

的思维是跳跃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连续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找到一

种方法,变跳跃思维为连续思维,化点式单一画面成面式多个画面。
    诗人们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这是就写诗而言的,这是一个“场景或感慨-想象-诗歌”的顺

向思维过程。就学诗而言,我们也可以运用想象,让学生经历一个“诗歌-想象-场景或感慨”这样的逆

向思维过程,有效还原场景,因为“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用这

样的方法,把学生带到作者写诗时的场景,引到作者写诗时的感慨中,那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中事

、领略诗中景、体会诗中情。
    本课教学,我采用粗线条设计,利用自己从十多年语文教学中总结的“三基(抓基础、找基点、定

基调)四步(初读——通;再读——懂;精读——感悟;品读——升华)教学模式”的变式“读——解

——背——想”施教。整个教学过程以二十世纪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论”为指导,把课

堂教学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想像、说话、评价等形式,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

[1] [2] [3]  下一页

,对姚桂琼老师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评析
《对姚桂琼老师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评析》相关文章

tag: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