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外戏剧作品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教案教学设计2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教案教学设计2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97  栏目:中外戏剧作品
标签:中外戏剧作品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教案教学设计2,

第一单元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俄狄浦斯的悲剧,感受剧中主人公的性格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2.以《俄狄浦斯王》为例,了解西方戏剧的起源和主要特征。 

3.初步把握戏剧艺术的结构特点与“突转”的设置。 教学设想 

一、通过“导言”的教学,学生从宏观上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戏剧以及戏剧发展的概貌。这一单元,学生面对的是西方戏剧发展源头上的一座里程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对这“第一只麻雀”的“解剖”,让学生领略“西方的经典戏剧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介绍应该简明,重点是戏剧的结构。 

二、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材中选入的第三场和第四场。第三场的学习重点是关于戏剧的“突转”。把握“突转”的实质,不仅对戏剧欣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人们在进行日常生活的叙事时,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技巧。通过对第三场的朗读和讲解,让学生懂得,“突转”遵循的原则是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教师可以旁征博引,说明“突转”的技巧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之中。最好还能够让学生试编一些故事,尝试使用突转的技巧,在课堂上交流、切磋。 

三、第四场的重点是“蝎子式的追问”,教材中有关章节对此阐述得较为详细。在引导学生讨论时,不妨把话题扯开一些,例如:“什么是命运?”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或家人、亲戚、朋友的“命运”来认识:在古希腊戏剧中加以神秘化的所谓“命运”,本质上是人在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中,经常出现的客观的异己力量;在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时,这种异己力量的出现以及它们对于人的支配是很自然的、不可避免的;随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把握,对于自身命运的支配权也愈益增加。对于命运,既不要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也不应该盲目悲观。再如“蝎子式的追问”如何深入?建议将“俄狄浦斯的态度”同“伊俄卡斯忒的态度”加以比较。事实上,这两种态度的分野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特别是当一桩灾祸发生了,其中可能涉及自己的责任时,“伊俄卡斯忒的态度”屡见不鲜,见惯不惊。但在“俄狄浦斯的态度”的观照下,便显出勇敢与怯懦的分界线。

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上演过这部戏剧,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观摩有关片段。

赏析举隅 

一、关于《俄狄浦斯王》的主题。经典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多元的。除了教材所介绍的“人与命运”这个主题外,还有与之相近的说法,如该剧表现了“愿望与后果的背谬”。这一提法也可以作为“人与命运”的另一种表述。关于俄狄浦斯的故事,还有这样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替罪羊”的故事。在古代埃及,有这样一种风俗──如果今年发生了一种特别大的天灾,弄得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就会想:一定是我们犯了什么罪,上天降祸于我们。那么怎么办呢?他们就把一群羊赶到荒野里去,让这群羊代替自己,赎洗自己的罪过,这些羊就叫做“替罪羊”。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的故事,是“替罪羊”的神话原型之一。俄狄浦斯本身并没有罪过,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是为什么要给他这样的命运?──当他知道自己就是那个杀父娶母的元凶后,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到处去行乞,以此来赎洗自己的罪过──但是事实上他是没有罪的,他不过是一个“替罪羊”,即当一个地方瘟疫流行,庄稼不生长,妇女生育能力下降时,大家找出来的“替罪羊”。这样的角色在我们现在的人类生活中,还有没有呢?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还有“俄狄浦斯情结”的提法,认为男孩子都有杀父娶母的潜意识。详见资料中的《〈俄狄浦斯王〉与〈哈姆莱特〉》。 

二、对于戏剧(剧本)总体结构的讲解,应贯彻“整体性原则”,即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之发生者;所谓‘尾’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地上承某事者;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事。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至于这一整体如何分段、以何方式连接或组合,则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于一格。现代戏剧对于这一原则的反叛,在此处应该提及,也可留在讲《等待戈多》时再展开。需要强调的是,在肯定现代主义的艺术创新价值时,不能认为整体性原则已经过时。事实上,当代戏剧(及其近亲电影)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依然遵循着这一古老的原则。从根本上说,不完整是绝对的,但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每一件具体事物又是完整的。一个人的生命有头有身有尾,一株植物、一栋房屋、一件事情也都是有头有身有尾的。可以说,完整性是自然造物的基本特性,它存在于从身体到身体之外的一切可感的常态事物之中。 

三、“突转”是戏剧在情节上区别于小说、散文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我们常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动作中最富于戏剧特点的就是“突转”。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所以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与‘发现’”。事实上,传统喜剧的戏剧性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突转来实现的。《俄狄浦斯王》中报信人在道破俄狄浦斯的身世以安慰俄狄浦斯、解除他“娶母为妻”的恐惧时,却造成了相反的效果。亚里斯多德以此为例,指出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转向相反的方面,谓之“突转”。威廉·阿契尔在比较戏剧和一般叙事性作品时说:“戏剧的实质是‘激变’(erisis)。一个剧本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总是命运或环境的一次急剧发展的激变,而一个戏剧的场面,又是明显地推进着整个根本事件向前发展的总的激变内部的一次激变。我们可以称戏剧是激变的艺术。”中国戏剧家李渔也曾指出戏剧的突转的特征:“山穷水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反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具备。”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突转”并不是作者可以全凭主观、任意设置的,它应该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发展的必然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单靠某种偶然、意外事件来编织“突变”,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戏剧化的效果,或者力度很差或者令人感到虚矫。

 

探究与实践参考答案 

一、悲剧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本剧谈一下你的理解。 

关于什么是悲剧,从亚里斯多德、黑格尔到近代的戏剧学家,都给出过关于悲剧的定义。但我们的讨论最好还是从作品的比较出发。例如把《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和《雷雨》放在一起,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再把《俄狄浦斯王》同《伪君子》放在一起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像理论探讨那么完整,但是可能更接近悲剧的本质,留下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二、每一位同学设计一个有“悬念”和“突转”的故事,比较一下,谁的悬念和突转设置得强烈而合理。 

答案略。 

三、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则关于西西弗斯的故事,说宙斯惩罚西西弗斯,让他每天把山底下的石头推上山,一旦推上去后,石头又滚下来,便命令他再推上去,如此周而复始,昼夜不息。想一想西西弗斯的命运同俄狄浦斯的命运的悲剧性有没有相似之处?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俄狄浦斯的性格?我们的生活里是否还存在着伊奥卡斯忒式的生活态度? 

这也是一个启发思考的问题。不必追求一致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一致的答案。俄狄浦斯的神话和西西弗斯的神话都具有指向当代的暗喻性。俄狄浦斯回答的是如何对待“真相”,西西弗斯则是如何对待“希望”的问题。两者的共同点是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敢精神。如能引导学生联系他们对当代生活的观察和个人体验来讨论,可能效果会更好。

 

参考资料 

一、关于“突转”和“发现”(亚里斯多德) 

“突转”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这种“突转”,并且如我们所说,是按照我们刚才说的方式,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例如在《俄狄浦斯王》剧中,那前来的报信人在他道破俄狄浦斯的身世,以安慰俄狄浦斯,解除他害怕娶母为妻的恐惧心理的时候,造成相反的结果;又如在《林叩斯》①〔《林叩斯》(“Lynkeus”)〕是亚里斯多德的门弟子忒俄得克得斯(Theodektes)的悲剧,已失传。剧中,林叩斯被人带去处死,达那俄斯跟在他后面去执行死刑,但后者被杀,前者反而得救──这都是前事的结果;“发现”,如字义所表示,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发现”如与“突转”同时出现〔例如《俄狄浦斯王》剧中的“发现”〕,为最好的“发现”。此外还有他种“发现”,例如无生物,甚至琐碎东西〔琐碎东西〕大概指第16章第2段所说的项圈等物。“被‘发现’”即被认识之意。,可被“发现”,某人作过或没有作过某事,也可被“发现”。但与情节,亦即行动,最密切相关的“发现”,是前面所说的那一种,因为那种“发现”与“突转”同时出现的时候,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按照我们的定义,悲剧所摹仿的正是能产生这种效果的行动,而人物的幸福与不幸也是由于这种行动。 

[1] [2] [3]  下一页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教案教学设计2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教案教学设计2》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中外戏剧作品,中外戏剧作品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外戏剧作品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