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七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七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455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七,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杨树亚

三、精读:与文本对话,感受景美物丰。

品读二、三自然段,感受“景美”。

1、默读。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些特点?

2、读后交流。

【预设语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 怎样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

○ 傍晚时分天空会出现怎样的美景呢?(通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斓”的意思。)

【预设语段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通过引导体会“蓝绸子”、“躺”等词语,想象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3、此时,北大荒的秋天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这幅画中天空是怎样的?天底下又是怎样的?用自己的彩笔简单地画一画“北大荒的天空”与“北大荒的天空下”。

4、北大荒的秋天美,作者描写秋天的语句也同样美。试着用自己优美的朗读表现这份美。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品读四、五自然段,感受“物丰”。

1、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此时北大荒的原野却“热闹非凡”。

(理解“热闹非凡”的意思。)

2、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原野热闹非凡”呢?用心听老师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交流】大豆       哗啦啦的笑声

        高粱       乐呵呵地演唱

        榛树叶子   像一团团火

3、重点体会:“大豆摇铃千里金”

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什么喜欢说此时的北大荒是“大豆摇铃千里金”呢?哪些词句能告诉我们此时的北大荒的确是“千里金”?

(①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②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

4、这里的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此时的北大荒,现在你想怎么赞美你感受到的北大荒呢?

(班级交流,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这份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 阅读课堂中的对话过程是生成智慧,演绎精彩的过程。但是,阅读课堂中的对话活动应竭力摒弃游离于文本之外的天马行空式的“闲聊”与漫无目的的“唠嗑”,努力让对话活动回归“文本”这一精神家园。此案例“精读”环节设计所努力追求与落实的是,让对话根植于文本之中,让学生在潜心会文的阅读过程中读有所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设计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秋天“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等特点,而且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些特点”;不仅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秋天“原野热闹非凡”的特点,而且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热闹非凡’”。这些问题的预设,看似为简单地追问,其实旨在让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既不受文本的羁绊与束缚,但又能始终在文本中舞动与飞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蓝绸子”、“躺”、“千里金”等词语使用的精妙,让学生在品文析句的过程中积累、内化文章的语言。这样的设计是充满浓浓语文味道的设计,这样的课堂也定然是充满浓浓语文味道的课堂。

四、涵咏:与作者对话,留白存疑延伸。

1、北大荒的秋天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点儿也不荒芜。可是它为什么叫“北大荒”呢?

【师生交流,补充介绍】 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盛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

2、作者笔下的“北大仓”是令人心醉的。把文章中你喜欢的语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班级赏读,读中积累内化)

3、可是,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却有这样一篇文章——《“北大仓”可能成为“北大荒”》。

【出示】(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www.lexue88.com)地址 www.lexue88.com)
本文转载


“北大仓”可能成为“北大荒”

……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水土的大量流失而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朗读后存疑: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北大荒的秋天又将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 阅读需要与文本对话,阅读更需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旨在读懂文本内容,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咀嚼玩味语言,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感受汉语言的无限魅力。与作者对话,旨在领会文章主旨,走出“文本”本身识别“文本真面目”;旨在让课堂链接生活,让学生在学文后感受生活的真谛。让学生品味“北大荒→北大仓”的称呼演变,利于学生的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赞美北大荒,歌颂北大荒的开拓者;再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北大仓→北大荒”的演变可能,利于拨动学生的生活情愫,唤醒学生的生活思考,让学生“课已毕而思未止”。

 

附:板书设计

 

 

北大荒               景美

↓↑   的秋天       物丰

北大仓               人醉

 

 

(此文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6/9期)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www.lexue88.com)地址 www.lexue88.com)
本文转载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七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