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路花香》教学点评 铜陵市淮河路小学 朱建华

《一路花香》教学点评 铜陵市淮河路小学 朱建华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573  栏目: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一路花香》教学点评 铜陵市淮河路小学 朱建华,

《一路花香》教学点评 铜陵市淮河路小学 朱建华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新选的一篇课文,这则寓言故事蕴涵的寓意是: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一个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即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一路花香”题目本身就很美,一语双关,既写了花美、花香,还暗含着对浇灌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认同,赞美了那些能为他人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人。
这样的主题学生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如何让学生来感悟至深,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刘利老师在设计上可以说是颇具匠心的。
      一、从整体入手,教学思路清晰
      刘老师首先拎出文本中三个角色破损的水罐、完好的水罐和挑水工,再用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遵循了《新课标》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
      接着刘老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仔细欣赏有什么发现?然后话语一转: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学生探究思维,很自然地导入课文学习。

     
学习课文中,刘老师并没有逐段逐句地分析讲解,而是从课文的重点最后一自然段入手,精读品悟描写人物的对话语言,深入体会破水罐的心理变化,从而领悟挑水工中话中要表达的做人之道。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上出了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17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以科学简明的语言为我们日常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需要我们再探索,寻找准确路径,丰富课标思想。语文教改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积累,这是突破性的进步。然而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曲折的历程,就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人指出:过去是繁琐分析,接着来的是繁琐朗读,而现在是繁琐感悟。我想其间包含的大概意思是说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感悟得碎,感悟得空,感悟得毫无章法。
    
《一路花香》是则寓言故事,故事朴素,含义却很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感悟其蕴涵的人生哲理体验其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就要创设拾级而上的坡度。坡度的基点是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情景,包括谈话、对话主题的选择和气氛的创造。
     
因此,刘老师并没有因课文的感悟点多而诱人,去东锤西敲,逢点就悟。而是从整体入手,抓住破水罐情感变化的词和句子进行品读,让学生的感悟从主动积极的读书活动中自然流泻。听完整堂课,我发现课堂中学生读书的时间占着很大的权重,从初读要正确读流利开始,再边读边体会,然后精读课文角色的对话,最后在基于整体的基础上品读挑水工的最后一段话,体会暗含着的道理。无论是开始的整体感知,还是中期的揣摩角色心理,到最后的联想拓展,都是在读书中感悟,伴着这感悟,书也读得越来越有味越来越有情趣。整个过程不仅重视了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层层铺垫,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中有几个教学亮点值得我们关注:
    1、尊重学生,多元解读。
     
有个典型的例子。文中第二小节有这样一句话:“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对这句话如何解读?如何对这两个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如何充分利用这句话让学生理解寓言背后的寓意?这是所有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有些教师上课时抓住“骄傲”这个词大做文章。教师自己就把完好的水罐的骄傲与破水罐的自卑进行对比,教育学生不要像完好的水罐那样骄傲自大。对这里的“骄傲”到底该怎么去理解?难道就一定贬义吗?文中对完好水罐的描写就这样一句话,而且是“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自已有成就感而感到自豪这有什么不对呢?新课标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科学引导学生把握住“多元”中的“一元”?对此,刘老师在教学中做出了自己科学的理解,注意了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完好的水罐究竟是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自满自大,还是因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刘老师把解读感悟的权利放给了学生,并借此机会合理地进行了词语的多重意思的理解和造句运用,可谓一举两得。
      2、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如何让一个个方块字在学生的眼前跳跃,变成他们头脑中形象、生动、可感的画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创设体验的情境,让孩子们走进文本,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如破水罐再次上山时,刘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它看到什么?说说这是怎样一幅美好的景象。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台阶,即出示一幅画面,让学生能借助这个“台阶”想象画面。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他们说:“太阳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大地上,路旁的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花瓣上还滚动着钻石一样闪亮的小露珠。勤劳的小蜜蜂、可爱的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纵情歌唱……”。这里的文本就变成了学生想象的依托,变成了他们头脑中真实可感的画面。不仅训练了想象力,也为理解后文破水罐和挑水工为别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美作铺垫。
     3、入境朗读,角色体验。
    
在品读课文时,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如从“道歉”、“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体会破水罐因漏水而产生的自责,带着惭愧、自卑的心情自由读,分角色读,展示表演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和提高,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4、联系生活,拓展感悟。
    
我们说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语文与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那么如何让学生虚幻的感悟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中蕴含的道理呢?刘老师精心地设计了两处阅读拓展。
     
一是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后,刘老师深情地说道:生活中很多人像破水罐那样存在弱点或缺点的人,有的人因此很自卑,让我们也来当挑水工,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事物的价值,让这一路花香永伴我们!
      二是上课结尾时,出示了一首小诗《欣赏自己》,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练朴实,思想境界开阔明朗,师生一起诵读。
     
刘老师采用进进出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孩子走进文本,用心体会文本。然后带着个性化的理解走出文本,走进生活,点燃思想的火花。通过这两个环节的迁移联想,加深了学生对这则寓言的理解、体验和启迪,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刘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不仅仅是读懂表面的意思,还努力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丰富的内涵,真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纬度上达到我们的目标,真正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此,我也由衷地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路花香”!

 

,《一路花香》教学点评 铜陵市淮河路小学 朱建华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