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交流(山冈、松林、溪流、竹林)
(2)怎样的山冈?怎样的松林?怎样的竹林?怎样的小溪?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段话仅仅是描写景色吗?你们看作者把山冈比作什么?(卧龙)看到“卧龙”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师:这就是我们写作中常用到的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隆中的景物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身临其境,下面我们也来模仿这种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指名说1-2名)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1.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为了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我又一次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词,有人把它谱成了一首歌,可惜我不会唱,但我会读,下面我念给大家听: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齐读这个词语:“尊重人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板书:尊重人才)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跟三国有关的经典故事、成语、歇后语,下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三的“处处留心”,并在班上举办一次“精彩三国”故事会。喜爱表演的同学还可以模仿第十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把本课改编成课本剧。
2、认真完成《补充习题》
8、三顾茅庐
板书 语言 刘备 诸葛亮
动作 尊重人才
神态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三顾茅庐》反思
今天执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三顾茅庐》,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对刘备的这份虔诚产生共鸣是难点。课堂中,我紧扣“诚心诚意”,指导学生品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体会第三自然段刘备的一系列动作。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充分预习,初显成效。
本课的容量是很大的,为了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我在课前让孩子们作了充分的预习,发现效果还是很好的。让学生将预习作业带回家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查资料,由于是独立完成作业,没有受到课堂上老师与同学的影响,不能依赖别人的智慧,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逼着自己动脑筋,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和体验。课前预习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重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前预习,会让课堂变成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
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与尊重。我让学生自己寻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学生在自学时就很容易找到有关句子,在感悟理解第二自然段时,朗读他们的对话,并引导学生体会张飞和刘备截然不同的态度,了解本课的一种写作手法,那就是通过对张飞的描写来反衬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还有一段环境描写,其实对孩子们来说就是纯粹简单优美的环境描写,但这里却蕴含着对卧龙先生诸葛亮准备大展宏图的描写,这是一种环境的烘托作用,对于四年级的同学来说,体会写作手法是一件比较难的事,现在融入到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就变得浅显易懂了。
在课堂上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理解文章时,教师的脚步有些过快,例如:体会诸葛亮醒后,刘备“快步”走进去,虽然我让学生体会“一慢一快”,但由于赶时间,没有等到学生完全理解,就草草地做了总结,我觉得在这里如果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相信学生会感悟的比较深刻,完全能体会到刘备求贤若渴的迫不及待的,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的更透彻!
《三顾茅庐》反思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整个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诚心诚意”展开教学,以问题“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为主线,首先抓住“刘备”这一人物,扣住人物的语言,教学中抓住了刘备、张飞的对话,抓住张飞、刘备对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刘备对贤才的尊重。其次抓住了刘备的行动,进行人物的剖析,引导学生抓住“下马步行”“轻轻敲门”“吩咐”“恭恭敬敬”“等候”“快步”等词语学习、理解,体会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最后延伸到“三顾茅庐”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当你邀请别人或求人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礼贤下士”。在品读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时随机理解比喻句前后的关系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我本来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刘备这样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创立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精神所感动,终于与刘备相见。这时,诸葛亮与刘备都会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因为担心学生的表述不到位,所以添加了一些图片,让学生纷纷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如何表达刘备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求贤的决心,诸葛亮则如何表达自己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和效忠之心,在实际操作过程放手让学生说做得还不够。
,2017年3月24日观摩比赛《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tag: 教学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