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开课《第一次抱母亲》详细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3、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
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和表达的中心。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
,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
要抱母亲?抱母亲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认真听读课文,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
有关语句。我可能会随时喊停换人读,希望大家注意力要集中。 (师巡视听读情况
,同时随机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男女生读等形式抽取部分学生检查读书
情况。)
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重点要强调一些字,句子的读法。
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按先后来分,
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
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1-3 4—5)
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答。(难过、愧疚)板书。解释愧疚。(“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
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
3、理解“翻山越岭”,越的写法。仰(yǎng)面的读法。“背(bèi)上背(bēi
)着妹妹”。
三、布置作业。
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来感悟母爱的伟大,做儿子的愧疚,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
爱戴。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三、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满文军《懂你》mtv。
一、引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投影出示:
瘦小 重担 翻山越岭
守护 愧疚 突发奇想
责怪 动情 不忍离去
过渡:师: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
。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
。那天,轮到我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发生了什么?
二、品析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 指名读。
2、指导朗读,体会病重的母亲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见母亲正费劲地转身,做儿子的赶紧说(生):“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母亲坚持要自己转身下床,但她每做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做儿子的着急了,
赶紧说(生齐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3、师:我的左手托住了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生
读)“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为什么会摔倒?(我没想到
我妈这么轻。)
师:护士怎么说的?“责怪”换成“责备”行不行?(不符合身份)。师:对,我
们遣词造句一定要准确。
4、母亲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怎么才能读好。(母亲病的不轻,身体虚弱,弱
弱的声音。)母亲多重?你明白了什么?(母亲很瘦小。)
师: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母亲竟然这么轻,作者心里很难过”,如果把“竟然”去掉,也可以表达出母
亲很轻啊!为什么要用“竟然”这个词语呢?(“我”的意外之情,出乎意料)
6、师:我想到过母亲这么轻吗?(没有)因为——我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为什么会这样以为呢? 师:大家不要忙着举手,好好读一读第二小节再回答。
指名读。“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
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
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
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翻山越岭”
师:什么意思?
师: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师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2)“重担”
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是用她
那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同学们,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
100多斤的东西吗?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
(家庭的重担、对子女的牵挂、生活的压力、子女学业的负担……)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义! 就是这位母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挑起了照料儿女
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走过了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肩上承
受的不仅仅100多斤重的东西,实际上母亲她撑起了整个家啊!
,2017年公开课《第一次抱母亲》详细教学设计
tag: 教学 公开课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