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952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丰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以课文的情为基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尽管不忍离别,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相信同学们准能读出味来。

(2)出示并自由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指名读。评议,再读。(注意读出诗的韵味来)

(4)师生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李白把这么多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后来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你知道什么叫“脍炙人口”?(好的文章大家都爱读)

3、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讲讲这首诗的意思,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

 (点评: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引出诗歌。通过反复朗读、吟诵,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还有什么疑

问,及时交流讨论。)

 

(四)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1、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那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多么深厚的情谊呀!(板书:情谊深厚)

2、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老师这里还有两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李白乘舟将欲行,               渭城朝雨浥轻尘,

忽闻岸上踏歌声。               客舍青青柳色新。

桃花潭水深千尺,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不及汪伦送我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

3、作业: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收集离别类的古诗词。

(点评:出示另外两首送别诗,师生共同欣赏吟诵,拓展阅读,注重积累。为学生课外收集离别类的古诗词提供范例。)

 

附板书:

黄鹤楼送别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情谊深厚

 

教学反思: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了能体现两人依依惜别的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

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说:“因为两人想再多待一会儿;他们不知如何说起;……”在备课时,我把这个句子的理解作为次重点

,准备一带而过。因此,学生交流读的感受后,我就按预设的方法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因为

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

王正强老师在课后点评时说,两个“一会儿”看似随便,不礼貌,其中恰恰蕴含着深深的惜别之情。学生还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这就需要

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深入文本,使学生的感悟更深刻。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若有所悟。确实,在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我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比较多,课堂上更注重的是按预设的思路达

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势必限制了自己的手脚,对文本的解读却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的阅读也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因此对学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http://61.132.120.210/tcoblog3/user1/29/archives/2005/169.html

上一页  [1] [2]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