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学案例
【主题与背景】
本教学案例是12月6日下午,我在靖安中心小学的一堂公开课,授课班级为五(3)班,授课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少年王冕》第二课时。
这篇课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如用“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了”、“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等词语,承上启下,转承自如。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语言准确、洗练、生动、形象,对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本文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在课堂上,我重视学生主体的感悟,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情景描述】
片段一:
教学:“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指名学生读句子。
2、学生谈感悟: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从母亲的话中,王冕听出了什么?母亲说这段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3、再读王冕的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通过王冕回话时的动作、神态等指导朗读。
4、俗话说,“言为心声”。一般说来,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时候,嘴里说的,是善意的谎言,是含蓄的理解,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5、分角色读课文。请女生来传递母亲的无奈;男生来传递王冕的一片孝心。教师引读:有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无奈地说——王冕懂事地说——
分析:
这一教学环节中重点在于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母亲独自带着王冕艰难度日,又遇上不好的年成,迫不得已之下才提出让儿子退学。读书时要抓住“实在”一词,体会母亲的无奈。而少年王冕不仅体谅母亲没有钱送他读书的行为,更是通过一句“言不由衷”的话来宽慰母亲。重点抓住“闷得慌”一词,再结合第一课时学习时对于王冕生平的大致了解,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这俩个互相关爱的母子的印象,为后文王冕成才做了铺垫。
片段二:
1、你还从哪些句子看出王冕的孝敬母亲?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相机出示:“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3、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传达王冕的孝心,指导有感情朗读。(总舍不得)(包)
4、十岁的王冕家境贫寒,面对难得的美味——腌鱼腊肉,他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做?
出示:十岁的王冕看着这眼前难得的腌鱼腊肉,他 ( )
5、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汇报。
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作为小学生的他们,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快速把握文章中心以及难点上还有困难。然而又要坚决杜绝课堂为“一言堂”的老旧做法,所以教师需要用心设计一两个主要问题总领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是不尽相同的,设置一两个大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有事可做:底子薄一点的学生重在“读”“找”,理解较快的同学可以从“感悟”这一块来学习。这样就使得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事情做,跳一跳就能够到目标,进而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劲头的课堂,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片段三:
教学王冕看着雨过的荷花池,决定把这副美景画下来。
齐读荷花池雨过美景图。
抓住“透”“镶”等字,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雨后荷花池的美。配乐朗诵。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冕为什么能发现这美呢?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4、联系我们现在的生活,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王冕什么精神?(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分析:
教学这一段时,对于雨后荷花的美,学生基本上通过几次的朗读,便能很好的掌握,而写景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也不是特别难理解。“两不讲”要求我们:学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所以我便改变了教学的侧重点,把感受景物的美,一带而过,侧重引导学生感悟出不一样的王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重要的事。事实情况是学生通过我的引导,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出王冕对待生活的乐观向上,并且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反思讨论】
走素质教育这条路,是现在教育的大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是每位教育者的最终目标。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一天就一节语文课,如何在这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快速深刻的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是必由之路。下面就是我对这堂课怎样提高效率的几点反思:
1、精简问题,换来多多的收获
课堂上一个问题套一个问题,不仅学生不知道重点何在,有时也使教师陷入“课堂杂乱无章”的尴尬境地。所以在第一课时,我便在学生初读感悟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概括出王冕的性格特征。第二课时便就“王冕是怎样的人?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这一问题来结构教学,使教学脉络清楚,学生记得清楚,听课老师听得明白,自己上起来也得心应手。
2、大刀阔斧,砍掉简单内容
课文中写雨后荷花池美景的一段,向来是教师反复品读的重点,但我通过分析学情,发现这段文字,学生很好理解,便大胆的略讲。而把重点放在体会王冕的另一个品德——热爱生活上面。不仅使课堂更加有效率,还使对于教材深度的钻研又进了一步,完成了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标。
3、联系实际,加深记忆,更好理解
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其实记忆力也来源于生活。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加入了实际生活,让学生联系到之前自己做过的事情或体会过的情感,那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条线,下次出现类似问题时,便会联想到这里。而且也使得课堂的学生主体性体现的更加明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反思整节课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朗读的指导体现了层次性,但如果有更多个性化的点评,那效果更好。
在学生体会王冕性格时,我预设的是“热爱生活”,课堂上学生提出“乐观向上”,我没有抓住这个变化,还是按照原来的预设板书了词语,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分角色朗读母子对话时,读的很好,如果对两个学生追问一句“你听了儿子(母亲)的话,你心里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感受,那么学生的体会更加直接、真实。
,《少年王冕》教学案例
tag: 教学 少年王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