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第二课时)--详案
[ 作者:毛如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通过品读自悟重点词句,学习王冕身上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齐读课题
根据课题提问:少年是一段好时光,作者抓住了王冕的哪些年龄段来写的?(十岁 十三四岁 十七八岁 )
2、作者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少年王冕的几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3、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沿着王冕成长的足迹,深入体会课文向我们传递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十岁的王冕。
(一)速读,边读边思考:在第二段中从哪里看出十岁的王冕孝敬母亲呢?用“——”划出相关的句子。用“﹏﹏﹏”找出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教者个别指导。
(读完后,孩子们在静静的用笔做着批注)
2、交流。
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大家的批注。
学生: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你觉得那些词语特别能感受到王冕特别能善解人意。
贴补。
齐读: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
他善解人意,你知道母亲的意识什么吗?
母亲很无奈,实在供不起。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你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呀。
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齐读这句话。
真的闷得慌吗?
从母亲的话中,王冕听出了什么?母亲说这段话时心里?
再读王冕的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通过王冕回话时的动作、神态等知道朗读。
减轻负担。
好一个减轻负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王冕?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般说来,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时候,嘴里说的,是善意的谎言,是含蓄的理解,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2)请女生来传递母亲的无奈;男生来传递王冕的一片孝心。教师引读眼看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无奈地说——王冕懂事地说——王冕的孝心感动了秦家人,秦家人为这慈母孝子而动容,牵出一头水牛,交给王冕,指着门外说——母亲对善良的秦家人很是感激,但看着自己的儿子毕竟才十岁,心中有万般无奈和不舍,她说道——(引读)
这些人物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爱儿子,儿子孝母亲,这一片爱不仅感动了秦家人,也感动了我们。还有那些地方让你感动?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详案)
从此,……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指读。
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传达王冕的孝心,指导感情朗读。(总舍不得)(包)
腌鱼腊肉对于家境贫寒的王冕来说,就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可是这个十岁的孩子,面对难得的美味,他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做?
印度:十岁的王冕看着这眼前难得的腌鱼腊肉,他 )用()。
结合交流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师引导:每天早上饿着肚子也要省钱买书读,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王冕!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句。
tag: 少年王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